where `id`='28820' limit 1双龙巷一条胡同走出两位皇帝_河南开封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双龙巷一条胡同走出两位皇帝

双龙巷一条胡同走出两位皇帝

开封市华夏旅行社有限公司 | 发布于2012-02-24 11:17:00 | 来源: | 目的地:开封
    
常巷陌
  一、小巷
  这是一条笔直的小巷,没有想象中的曲折悠长,却有着挥之不去的与沧桑。那斑驳的砖墙,厚重的木门,花纹漫漶的青石台阶,无不显露出风雨濡染的痕迹。青砖灰瓦的门楼还有几座,幽暗的门洞,高挑的檐角,早已被岁月洗去铅华,却依稀可见昔日的风采。老房老屋也有几处,瓦缝间衰草杂生、爬满青苔,而那宅院,则被古树遮蔽得郁郁森森。绿树的枝条从高低错落的院墙上伸展出来,摇摇摆摆,洒下满巷子绿荫,
  走进小巷,身心会不由自主地松弛下来。这里有种说不出的气息,冷清,静谧,却不乏温馨。巷子里的阳光有些慵懒,天空显得窄仄,空气中流动着树木抑或是花草的淡淡清香。久久地徘徊在小巷深处,几乎没有遇到行人,偶尔有小贩的叫卖声悠然传来,声音萦绕回荡,却不见人影。
  这样的小巷,在这座古城,应该说极为寻常。这里的人们喜欢称巷子为“胡同”,拖着长长的尾音喊出来,叫得格外地亲切自然。开封素有“七十二胡同”之说,虽非实指,却也足以说明小巷之多。开封的小巷大多比较规整,横平竖直,状如棋盘,显现出千年帝都的余韵。巷子有深有浅,看似大同小异,但作为历史的遗存,这些纵横交错的巷子往往背景深厚,各有神奇。
  这条小巷当然也有不俗之处。巷子西口,有座朱柱灰顶的牌坊,双龙飞盘其上,气度不凡;在牌坊的旁边,还有一尊龙头石雕半隐墙中。据说石雕原为两尊,其中一尊已在漫长的岁月中默然消失;牌坊原本华丽,如今却金辉不再,就连上面的字迹都已模糊难辨了。但这牌坊和石雕,却是小巷居民心中的骄傲。
  龙,代表皇帝,象征尊贵,通常只有与皇帝有关的地方,才可以雕龙饰龙。那么,这条寻常的小巷,何以竟有双龙盘踞?
  二、传说
  五代时期,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相传,唐末有个读书人名叫陈抟,隐居华山潜心修道,终于得道成仙。有一天,银发白须的陈抟下山远游,遇到一位从洛阳逃难而来的汉子。这位汉子肩挑两个箩筐,一头坐着一个小孩。陈抟一见,又惊又喜,不禁哈哈大笑,直笑得坠落驴下。路上行人问他何故,陈抟说:“我道天下无真主,一挑担着两盘龙!天下自此定矣。”他给了那位汉子一些银两,叮嘱他好好抚养两个孩子。这位汉子挑着箩筐继续前行,不久来到开封。他们举目无亲,只好在鸡儿巷里的一座破庙里住了下来。时值寒冬,北风凛冽,夜里两个孩子被冻得哇哇直叫。那汉子寻些柴草,生火为孩子取暖。庙里的和尚梦见有火龙飞入庙内,惊醒后随对那汉子说:你的孩子是龙……
  这位逃荒而来的汉子名叫赵弘殷,他的两个男孩,大的名叫赵匡胤,小的叫赵光义。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王朝的开国之君。他去世以后,弟弟赵光义继位,也当上了皇帝。一条小巷走出了两位真龙天子,这条小巷自然成了人们心目中的风水宝地。于是,人们将“鸡儿巷”更名为“双龙巷”,还在巷中立了两尊龙头石雕,修了牌坊,以示对潜龙之地的纪念。
  作为双龙巷街名的由来,这个传说代代相传,已有千年历史。明代《如梦录》记载:“东通双龙巷,宋太祖、太宗旧居之地。”明代《飞龙传》等通俗文学中也曾提到这条小巷。据《开封市地名志》记载,“双龙巷”又称寿昌坊,自宋沿用至1935年,才与鸿影庵街并称法院东街。但仅仅过了两年,也就是到1937年,这条小巷便又恢复了原来的名字:双龙巷。
  传说是真是假无从考究,也无须考究。走进双龙巷,手抚石雕龙头,眼望七彩牌坊,传说总能把我们带入无尽的想象。这是传说的魅力,也是小巷的魅力。默然遐思中,或许我们可以走进千年宋都的无限风光,目睹一代英主的生命传奇。
  三、童年
  传说多来自民间,但对于开国君王,史书上往往也会有一些神异的记载,让人真假难辨。纵观赵匡胤一生,从流浪汉到普通士兵,从士兵到将军,最终成为皇帝,极富传奇色彩。在他身上穿凿附会的种种传说,自然是光怪陆离,神乎其神。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初为后唐将领,常年转战疆场。母亲杜氏四处迁徙,生活异常艰辛,长女与长子先后夭折。直到他们成婚后的第10年,即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二月十六日,次子赵匡胤才在洛阳的军眷区夹马营降生。相传,赵匡胤出世之际,满屋红光,异香经久不散,所以人称“香孩儿”。
  赵匡胤出生后的十几年,朝代两度更迭。父亲赵弘殷在官场受到冷落,家境渐渐衰败。公元937年,赵弘殷带着杜氏和年仅10岁的赵匡胤从洛阳来到开封,定居在当时的寿昌坊,也就是现在的双龙巷。两年后,赵匡义(后避兄讳改名光义)出生,同样不同凡响,史载赤光如云霞般蒸腾、香气弥漫遍整条街巷。
  赵匡胤自幼好武善骑射,性情豁达,颇有江湖习气。他曾找来一匹没有驯服的烈马来练骑术,那马由性狂奔,冲向城门。赵匡胤躲闪不及,一头撞在城楼上,重重地摔了下来。在场的人大惊失色,都以为他必死无疑。哪知赵匡胤却从地一跃而起,迅速追上烈马,纵身跃上,将烈马驯服,自己却毫发无损。
  赵匡义的脾性与赵匡胤大不相同。他文静内向,似乎有种天生的畏严,和他在一起游戏时,其它孩子都会不知不觉地对他心生畏服之情,不敢对他呼呼喝喝。他还酷爱读书,时常手不释卷。父亲对此非常欣喜,四处搜求各类书籍让他读。随着年龄的增长,赵匡义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多才多艺、很有智谋。
  赵匡胤在开封生活了11年,已长成容貌魁伟、器宇不凡的汉子,而且在17岁时娶了贺氏为妻。公元948年,21岁的赵匡胤突然给老母与弱妻留书一封,离家出走,开始闯荡江湖。
  四、流浪
  赵匡胤离家出走,并非要游山玩水,而是为生活所迫。由于王朝更迭,世道纷乱,父亲赵弘殷官运平平,一家人就连生活也变得十分艰难。赵匡胤正值风华正茂之年,眼见不能依靠父亲谋取前程,便打算自己外出闯荡,寻找机会求取功名。
  当时,他的父亲在陕西军中任职。赵匡胤原想投奔父亲,却怕家人追上,就专走小道,迂回南行,结果迷失了方向,很快花光了银两。穷困潦倒之中,他去投奔父亲昔日的同事王彦超。王彦超却像打发乞丐一样,给了他几贯钱,便把他赶走了。赵匡胤拿着这几贯钱去赌博,手气竟出奇地好,盘盘皆赢。当他满心欢喜地拿钱离开时,那些红了眼的赌徒却一拥而上,将他按在地上,一阵拳打脚踢,抢了他的钱财之后扬长而去。
  两年的流浪生活颇为艰辛,赵匡胤到处碰壁,饱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走到襄阳时,他身无分文,只好到寺庙求宿。然而,就是在这座不知名的破庙里,他得到了世外高人的指点。
  这是一个阅世知人颇深的老和尚。他见赵匡胤方面大耳,谈吐不凡,虽满面风霜,却透出英伟之气,于是馈赠盘缠,指点赵匡胤向北而行。赵匡胤骑着老和尚送的毛驴一路北上,很快来到邺都,恰好遇上后汉枢密使郭威正在此地招兵买马。赵匡胤投到郭威麾下,开始了戎马生涯,也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公元951年,郭威发动兵变,建立后周,赵匡胤因战功被升为皇宫禁卫军的小头目。不久,他又被郭威的养子柴荣看中,当上了开封府的骑兵指挥官。柴荣即位后,赵匡胤典领禁军,随世宗征战沙场,战功卓越。他于乱世中成为英雄,30岁拜定国军节度使,33岁任殿前都点检,一步步走向了权力的顶峰。
  五、伟业
  “陈桥兵变”,标志着大宋王朝的建立,标志着赵匡胤帝王之志的实现,也标志着赵光义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赵匡胤离家出走时,赵光义还不满10岁,仍在家中随母亲读书。直到18岁时,他才离开开封,跟随父亲赵弘殷和哥哥赵匡胤出征淮南。经过几年铁马腥风的战争锻炼,能诗善文的赵匡义迅速成长起来。公元960年,22岁的他与赵普一起成为了陈桥兵变的幕后策动者,把一袭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
  北宋建立以后,赵匡胤南征北战,吞并荆湖,攻取后蜀,灭南汉,亡南唐,迫使吴越和漳泉称臣,基本上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作为北宋王朝的第二代皇帝,赵光义即位后继续统一大业,兴兵迫使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剿灭北汉,奠定了北宋的版图。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不仅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编纂《太平御览》等巨著,扩大科举取士规模,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使许多寒门士子得以步入政坛,确立了影响深远的文官政治。
  北宋共历经9帝168年,是在开封建都时间最长、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个王朝。赵匡胤在位17年,赵匡义在位22年,经过他们近40年的努力,东京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繁华都市。赵匡胤革除藩镇之祸,实行较为宽容的文治政策,定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规,从而孕育出又一个璀璨的文明高峰。宋代读书人空前活跃,深邃精妙的哲学,风采灼灼的文学,通达厚重的史学,在雍容博大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数不胜数的文化名人光芒四射,犹如一颗颗明星,闪耀在历史的天空。对人类发展起巨大作用的四大发明,除造纸术外,其余三项都在北宋脱颖而出。就连有宋一代南来北往的商人们,都已经用上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六、情结
  置身于幽静的小巷中,想象当年赵匡胤如何躇踌满志、赵光义如何埋头苦读,历史的风云在脑海际会,这条寻常的巷子也变得耐品耐读、魅力无限。有人说,小巷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不死的灵魂,是城市历史的缩影。在我看来,这小巷似乎更象城市血脉发达的根系,它伸展到哪里,哪里就有风华凝聚。
  双龙巷位于开封城东北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与它相接相邻的还有文庙街、侯家胡同、白衣阁街、刘府胡同、聚奎巷等古街老巷。可以说,每条街巷都是一段历史,每走一步都有一串故事。小巷早已失去了历史的原色,却浸透着生命的体验,让人感受到岁月的痕迹。这里的人们还保留着许多老城的遗风,养鱼养花,写字画画,斗鸡溜狗……而那些代代相传的故事和传说,则是小巷人引以自豪、似乎永远津津乐道的话题。
  赵氏兄弟做了皇帝,很多关于他们是“真命天子”的说法便流传出来,甚至连他们的出生和经历,都附以传奇色彩。这些故事一代代流传下来,在小巷人的唏嘘声里,变得永远鲜活。有了这些故事,小巷更显简单淳朴,透出恬静闲逸;小巷人语气神态中流露出的,是怀旧的情绪,是化解不开的家园情结。
  在这里,也许遇不到诗人戴望舒《雨巷》中那样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般的姑娘,也难有幽怨怅然的情调。这里的诗意词境属于往事与沧桑,属于岁月长河漂洗过的神秘色彩。那被风雨刻写得斑斑剥剥的墙,那夹杂着青苔气味的潮湿味道,那虽显破旧却姿韵犹存的石雕与牌楼,隐藏着历史的脉络、宋词的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