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24025' limit 1山西游记_山西太原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山西游记

山西游记

山西友谊国际旅行社 | 发布于2010-12-05 11:40: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太原
:57从平遥出发,上大运高速,在忻州出口下,走公路直奔五台山方向。经过祁县路段因超速被躲在树林中的交警拍了照,一个月后罚款单居然寄到了家中,只好老老实实地汇去200元。五台山景区地处深山之中,至今尚无高速公路开通,途中会经过定襄县,所以计划顺便到阎锡山故居参观。不巧的是,在公路上遭遇了堵车,前后耗去约1小时,直到12:00才到达河边村的阎锡山故居。

正值中午,太阳暴晒,游人稀少。阎老西儿的抠门是出了名的,售票处似乎深得其真传,门票40元且无儿童半票,极不合理。“阎家大院”规模宏大、庭院深深,在破败的河边村中鹤立鸡群。故居始建于1913年,前后历时共24载。各院房屋建于不同年代,风格也各有不同,除了北方四合院式建筑、一院的清宫殿式建筑外,还有中西风格结合的都督府。

阎锡山执政山西前后近四十年,出任过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其青年时代曾赴日留学,1911年太原起义成功后被推举为山西都督,时年29岁。都督府建于1913年,其中西结合的风格应该缘于阎的年青以及受西方的影响。东、西花园内的清宫式建筑于1932年开始修建,此时他年已半百,回归中式建筑则反映了其思想的成熟与变迁。


(阎锡山故居)

都督府与东花园二院间有一个半地下式的通道,名字很有意思,叫做“行得通”。地道之上便是阎府的高层建筑得一楼。大院围墙并非正向,也不是一条直线,更有“之”字型错位的情况,不知是受地形所限还是另有深义。宅子在设计上同时考虑了军事用途,不但在院四角建有碉堡,地下还有通向村外的地道。地道目前只开放了一小部分,漆黑一片没有照明,两个半大孩子在入口处出租手电筒(5元)发点小财。

13:00离开河边继续东行,直到出现佛光寺、豆村的路牌,知道已进入五台山地界。14:40来到清凉寺,这是我们五台之行的第一站。清凉寺(门票5元,停车5元)很小,看得出部分建筑已损毁,一进之后便是大雄宝殿。不过清凉寺倒是有一虚一实两点与众不同:虚的是此乃传说中顺治出家之地,寺名对于读过《鹿鼎记》的人来说想必不会陌生,喇嘛攻山、白衣神尼行刺康熙等都与清凉寺不无关系。实的则是后院正中一块巨大的“清凉石”,在阳光暴晒之下竟不烫手。爬上2米多高的巨石拍照,院里的和尚也不干涉。寺中豢养了两条狼狗,吼声吓人,十分威猛,不知是不是跟着和尚们一起吃素长大的。


(清凉寺)

15:00离开寺院,不多久到达进山售票处。有导游模样的女子过来搭车,当即严辞拒绝。这些人早已声名狼藉,一旦搭上车便骗游客进野庙烧香坑钱。更有甚者,在五台东入口石咀,自驾游客的车经常被一辆当地车堵住,要求搭上车主的“妹妹”进山,结果同样被骗进野庙烧香坑钱。今天是五台山门票调价的临界日,后天就是第四届佛教文化节开始,保持多年的90元门票价格自午夜开始调至160元。

15:30途经龙泉寺,这是另一个值得参观的寺庙。龙泉寺(门票4元,停车5元)也有两大看点,华丽的汉白玉牌楼和神奇的龙泉。寺庙依山而建,登上108级台阶,尽头的寺门前玉牌楼赫然屹立。牌楼全部由汉白玉构成,选料考究,雕工精美。百米开外的龙泉更为神奇,盛夏季节仍冰凉彻骨,无丝毫杂质,可直接饮用。泉眼上建了个亭子,一位年青和尚坐在亭边看护神泉并免费为游客取水。有不少游客都拎着那种十升、二十升的塑料桶来打水,显然是有备而来,用这泉水泡上等茶叶,味道一定不错。我们只有两个空的矿泉水瓶,装满两瓶,拿在手中,感觉如同从冰箱中取出一般。喝了一口,确是冰凉清爽、清纯甘甜。

16:18离开龙泉寺,此时台怀镇已近在咫尺,像五峰宾馆等一个个曾有耳闻的名字陆续进入视线。台怀镇 —— 五台山的中心,名字乍听起来总觉得有些别扭,实际上它是由五台山衍生而来。五台山,顾名思义由五个台(山峰)组成,即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其实当地群山连绵,山峰无数,至于为什么这五座峰能脱颖而出成为五台,其中的深意不得而知,而“台怀”即为五台怀抱之意。五台山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文殊菩萨演教之地,对于佛教信徒,会遍拜五个台以示虔诚,称为“大朝台”。也可只登黛罗顶拜五方文殊,此称为“小朝台”。

五台山在高速公路发达的今天看起来交通很不方便,但其军事地位相当重要。抗战时期,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聂帅曾率军进驻。八路军在当地积极宣传,并动员五台僧人参与抗战,当时有句口号,所谓“出家不出国”,得到广大僧众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其中不少青年僧人甚至还参加了八路军。说到这儿不免想起了《亮剑》中的魏和尚,虽然他是少林出身。

20分钟后来到镇南预定的宾馆银苑山庄,此地距镇中心约3公里左右。房间(360元)条件很一般,但因佛教节期间房源紧张才只能住一晚——此时此地是卖方市场。入住后开车进镇“巡视”了一圈,殊像寺、大白塔、黛螺顶一个个从眼前经过,既陌生又熟悉,令人非常兴奋。顺便到镇最北端的“五台人家”看了看房间,为明天留一手准备。就这样,在粗略地熟悉了台怀镇后回到宾馆。

宾馆周围有很多饭馆,但每家店里都没有客人。基于网友的推荐,在“八大碗”吃晚饭,木耳长山药、家鸡台蘑、摩擦河捞,金丝面、油糕,共计63元,老板娘很爽快地给打了九折。饭菜均是山西风味,甚至是五台风味,摩擦河捞、金丝面味道尤其不错,山西面食的确名不虚传。暮色降临,山里凉快了些。取出后备箱中的折叠自行车,在山庄大院内和车技半熟的儿子围着花坛撒欢儿、追逐,累了一身汗,回房间洗了个澡,安然入睡……

8.21登东台-北台,寺庙群、茅蓬山庄

早早起了床,照例把熟睡的儿子留在房间里,出去逛逛五台的早晨。在旁边小店吃了些早点,开车四处寻找今天的安身之所。包括对面的仰佛宾馆(据称是当地最好的宾馆)在内,接连找了五六家,皆因佛教节而没有房间。农行宾馆的条件比银苑还差很多,居然要390元,简直是趁火打劫。没想到佛教节把我们搞得如此狼狈。昨天去五台人家看的房,条件比这些地方略好,而且只要150元。索性不再找了,回宾馆退房,穿镇而过,入住五台人家。

“五台人家”按二星级宾馆设计,没有任何特色,但非常整洁干净。这家店在网上很有些名气,老板名叫张银良,年纪大约五十开外。本以为到了“驴友之家”,没想到令我们无比失望。这位张老兄待人接物的态度与网上的描述大相径庭:与之握手如握枯木,交谈待答不理,满脸一幅新闻联播的表情,不知是他太深沉还是我们模样困难对不住他老人家。经常出游的驴友都知道,现今旅游业红红火火,各地景区都有一些在网上备受青睐的饭馆、客栈。远的不说,在近一两年去过的几个地方中,像新疆布尔津的小白鹿旅馆、丽江虎跳峡的tinas中峡客栈、大理古城的益恒饭店、厦门鼓浪屿的娜雅客栈等等,哪一个不是“驴友之家”。在我心目中,张银良的五台人家也算是一方诸候吧,但所见反差之大,实在有些不能接受。与店主人的冷漠相比,张嫂倒是蛮热情,不禁想起范大叔那句名言:我就纳了闷了,同样的两口子,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五台人家离东台和北台较近一些。放下行李,驱车往北出景区检票口(五台山景区共有三个进山检票处,第三个在东南方的石咀附近),盘山向前,不久到达鸿门岩石牌楼处。公路两侧各有一个岔口,向右通往东台,向左可达北台。拐到东台的岔路上,一群当地人聚在路口,不知是做游客的生意还是游客。到东台顶的山路全部是碎石路,轿车走在上面还是有些叫人紧张,只有偶尔从迎面驶下的车辆会为我们增加些信心。经过15分钟左右“漫长”的行驶,9:00终于到达峰顶。

东台名为望海峰,海拔2795米。打开车门,刺骨的冷风扑布而来。我们做了件极蠢的事:此行本来带了足够多的厚衣服,甚至包括毛衣,准备登台顶时御寒;但几天来的炎热使我们完全忘了这个情况,刚才居然把衣服连同行李一起留在了五台人家的房间里。现在外面的温度估计不足10度,三口人还是短袖t恤,注定要“美丽冻人”了。

东台上的寺庙名为望海寺,与其它四台顶上的寺庙一样,均是隋文帝下令所建。寺庙规模不是很大,有一座巨大的卧佛立在大雄宝殿前。大雄宝殿形状是那种佛教建筑中常见的八面体,但其上的平顶却很特别,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损毁待修。院内冷冷清清,寒风中只看到四五个游客。在这里修行显然要比镇中寺庙的条件艰苦得多,不仅食物、用品缺乏,而且终年寒冷。二十多分钟的参观过程并不轻松,我们持续保持着原地跑步状以保持体温。


(东台望海峰)

早晨的薄雾已渐渐散去,天空一片蔚蓝,从东台可以遥望到台怀镇及北台上如玉带般的盘山公路。原路下山,同样的路感觉容易了许多,一群牛儿正在路边的草地上,或立或卧或吃草,十分悠闲自在,眼前是一幅美丽的乡村风光。

横穿公路进入北台岔口,入口处有两根石柱立在路中,留出一车宽的距离使车子勉强通过,还需交10元买路钱。和东台的砂石土路相比,这条由条石铺就的公路简直就是天上地下,交费倒也物有所值。北台海拔3068米,是华北地区的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美称。公路以“之”字型蜿蜒直至山顶,车子一直处于爬坡状态,越到后来越是角度很大的“胳膊肘”弯。起初路还比较宽,接近山顶逐渐变窄,最后双向会车时只能一方停车,对方才能小心通过,这时才明白路口那两根石柱的妙用。

10:34上到北台顶,太阳几乎已升到正空。虽然海拔更高了一些,但这里没有东台那么寒冷。站在巅峰之上,一览众山小。望着四周青山起伏连绵,心中豪气顿生。在此处理论上可遥望到其余四台,但看着遍布的山头,如果没人指点,天知道哪几个是“台”。山坡上众多三五成群的游客、僧人正在步行上山,他们或是徒步五台的驴友,或是大朝台的信徒,但无论哪一种都令我们敬佩且望尘莫及;更见到三个即将到达台顶的喇嘛,三步一行等身礼缓慢前进,也不知这样走了多久,其虔诚之心真是无以伦比。

台顶灵应寺的规模比望海寺大出许多,寺内尽是僧、游,人气很旺。山门和院子正在大修,主体已基本完工,不久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亮相。寺外的大片空地上有无数小石块堆砌的石堆,很像上个月在云南泸沽湖见到的藏传佛教玛尼堆的“缩微版”,不知何用,但一定是朝台之人所为。

11:30离开北台下山。途中遇到几个女子搭车,为首的是一位40岁上下的北京大姐,其余均是身穿僧袍的居士。座位只够搭上两人,余下的继续在原地拦车。第一次如些近距离接触信佛之人,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两位居士分别来自辽宁和浙江,可能是因为大朝台比较兴奋,一路上大谈她们去南台、西台的经历,五台之中现在只剩下东台未拜了。车子到了鸿门岩路口,两位居士下车,一句“功德无量”,既表示感谢也算道别。

半小时后回到台怀镇,将车停在塔院寺前的停车场,开始了寺庙之旅。那么多庙转不过来,只计划参观塔院寺-显通寺-菩萨顶-五爷庙等几座相距较近且相对更有特色的寺庙。来五台山的游人,进入台怀镇后可能第一眼看到的醒目建筑就是大白塔,它已成为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坐落在塔院寺内,寺庙也因此而得名。塔院寺(门票5元/人)是台怀的核心所在,它与其脚下的五爷庙和后身的显通寺原为一体,称为大华严寺,规模宏大曾盛极一时,直到明永乐年间才独立起寺。 这是一座黄教寺庙,白塔下有128个转经筒,右手右转三圈可以祈福。我们毫不例外参与“转圈”,但其中有趣的成份更多些。

从塔院寺外沿西侧围墙向后走就是显通寺(门票6/人)。显通寺最早建于汉代,与洛阳白马寺属同一时期,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它也是五台山最大和最为精彩的一座寺庙,即使不拜佛,也非常值得参观。寺院面南背北,入口却开在西南角的西院墙上。进院首先看到的与从不同是没有天王殿,这源于显通寺原与塔院寺同为一座寺庙,在明代分寺时王殿被划归了后者。

第二个与众不同是寺内的无量殿。殿身四周没有檐柱,由纯砖所造,灰白色的墙身在院中显得颇为醒目。从外表看有七间房屋,进去却只有三间大殿,殿内二层设有走廊,不过禁止游人攀登。除两尊佛像之外,还建有一座宝塔,众多罗汉塑像静静端坐殿内,使人肃然。

从无量殿再往后便是显通寺的第三个与众不同——铜殿。铜殿建于明万历年间,相传为妙峰法师自国内十三省的一万户人家中化缘筹集了十万斤铜铸造而成。铜殿现内外贴金,在阳光下金光灿灿,四周建筑错落有致,整体给人以震撼的美感。


(显通寺铜殿)

出显通寺沿东墙上山,经过罗睺寺、圆照寺、广宗寺来到灵鹫峰上的菩萨顶。顶上游人很多,好像正是大批旅游团队聚集的时候。一群来自锦州的居士正在售票窗口前吵吵,原来他们打算进庙烧香,但被看门的喇嘛要求购票,导致双方僵持。为首的一个中年“带头大哥”喋喋不休,大放不满之词,并撺掇大家共同抵制,言下之意五台那么多庙,“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情绪非常激动。其实都是一心向佛之人,佛祖在心中,怎么就不能平和一些呢!哈哈!两天的五台游,受佛教圣地的熏陶,思想果然有些改变,连我这向来脾气暴躁之人都会这么想。其实lp受的影响更深,现在每进一座庙都要拜一拜。

菩萨顶(门票5元/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在清朝达到极盛。寺院初建为青庙,顺治年间被改为黄庙(喇嘛庙),是当时清朝对蒙古、西藏怀柔政策的重要体现。清朝皇帝、蒙古诸王公、西藏喇嘛每每朝礼五台,一般都住菩萨顶,从而树立了菩萨顶在五台黄庙中的统领地位。山脚下有108级台阶直通庙门,尽头是康熙所题“灵峰圣境” 的木牌楼。这里似乎是旅游团队的必到之处,院里十分拥挤。后院屋内有两口闻名全山的大铜锅,直径分别为2.04米1.68米,是过去每年“六月大会”及腊月初八制斋饭用。菩萨顶上视野开阔,一位导游指着北边的山头,告诉众人那就是“华北屋脊”北台,看似真有些遥不可及。我们很得意,因为不久前还站在那里。

从菩萨顶回到塔院寺脚下,最后一站进“五爷庙”看看。五爷庙原为塔院寺的一座属庙,因此只有一个不大的院子。寺庙本名万佛阁,因院中五龙王殿內供奉着相传专管五台山耕云布雨的五尊龙王,所以当地人也称此处为五爷庙。五爷庙不收门票,与前面去过的几座庙相比也没有什么参观价值,但据说这里烧香许愿最为灵验,殿里挂满了香客还愿的匾额。

出五爷庙已经快3:00了,进停车场取车离开。塔院寺东侧正在拆迀,到处是大片的碎砖残瓦,一幅百废待兴的样子,后来才知道这是五台山正在为“申遗”做准备。也许几年之后,五台山已经进入世界遗产名录,那里又不知门票会涨到什么程度。

肚子还饿着呢!在对面的大自由市场,lp发现了当地特色小吃“台蘑肉夹馍”。与陕西肉夹馍类似,但因为炖肉中加入了五台特产台蘑,味道很是不一般。攻略看了不少,但没有人提到过这种小吃,应该算是一个有意义的发现吧。回五台人家小睡了一会儿,醒来已近黄昏时分。这里离茅蓬山庄不远,便和lp一起过去看看。出门经过前台时,见张老兄依然在那里“新闻联播”。

五台人家地处台怀镇北的边缘,游人稀少,更无旅游团光顾,因此这里也没有镇上的那种喧嚣。往北一个路口转向西走入一条进山的僻静小路,看到一个破旧的路牌上写着“茅蓬山庄”。走了近千米,只见到路基下已经关张大吉的茅蓬宾馆,给人感觉山庄旅游似乎已不复存在了。不死心继续往前,转了个弯后,终于看到山腰上的一座军营——茅蓬山庄的所在地。

军营大门前摆了一张小木桌,几个战士围坐桌边,售票兼检票(5元/人)。游人门可罗雀,显得人气不足,不过这个地方可是大有来头。山庄原是林彪的行宫,网上介绍信息甚少,使它充满了神秘的气氛。军营纵深有两个大院,行宫位于后院的尽头。院的一隅有一间简陋的小屋,上书“五郞庙遗址”,屋中供奉着杨五郞神像,这与大院整体军营环境显得极不协调,但它却与行宫大有关系。

行宫从表面上看去完全是军营那种简洁朴素的建筑形式,一座大厅,两侧是大型的会议室、作战指挥室,除了林彪夫妇及子女的几间几十平米超大卧室之外,并无特别之处。厅门口一位戴礼帽的貌似管理人员的老者主动过来搭讪,为我们充当起导游。老爷子讲解语言简练到位,所言之事,令我们大开眼界,甚至有些瞠目结舌。从行宫的设计上来说,门厅外的迎宾门廊四周均有门窗封闭,轿车可以直接开进门廊,所有门关上后人再下车,这是为林彪怕风而设计的;过道和卧室光线较暗,即使外边艳阳高照,里面也是如此,因为林彪怕光。卧室的地毯是上等驼绒,门窗框材料是清一色上等的水曲柳,曾用药水浸泡处理,几十年过来没有丝毫的变形,就连门窗的插销也都是全铜材料。



(茅蓬山庄)

再听历史,此址原是杨五郞庙,也许因风水好被林彪看中,竟动用了一个营的兵力将庙宇炸毁并修建行宫。行宫建成后,因种种原因,只有林豆豆(林彪的女儿林立衡)来此住过一晚,而林彪夫妇还未来得及享用便叛逃身亡了。在当地人看来,是林彪炸庙的行为触怒了神灵,因而最终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报应。从这个角度去想那个重建的极不协调的五郞庙也就不奇怪了。不过山庄好像也并非不祥之地,因为住过一晚的林豆豆便躲过了那劫!参观完毕,老爷子把我们带到院中一座文殊塔旁,说了一番佛教“行话”之后,建议我们绕塔三周祈福,又送上一个平安符(卡片)后便索要报酬——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给了5元钱作为讲解的酬谢,看天色不早,离开山庄回到住处。

晚上开着车进镇吃晚饭,路边尽是拉客吃饭的吆喝声,令人反感,一直向南不觉又来到银苑山庄附近。在八大碗旁的一家小店里,还是只有我们一桌客人,点了腰割、过油肉、五台山蒸肉、油糕、摊饭、拨烂子,全部山西特色,共计78元。这两天把听说过的所有山西美食几乎吃了个遍!腰割是当地婚宴上的一道传统菜,是在酒过三循,菜过五味的中途端上,因此称为腰割,原料只是粉条、豆芽等几样素菜,但味道胜过鸡鸭鱼肉。老板是位帅哥,人很热情,老板娘则是超级“老西儿”,一块钱的折扣也不给。

8.22 登黛螺顶,返京

台怀-望都 1387-1189公里

望都-北京 1571-1387公里 高速费55+15

今天计划攀登黛螺顶,完成一次旅游意义上的小朝台,之后将结束山西之行。镇北不少小店都经营早餐,当街摆着热锅,炸些油条什么的。在通向黛螺顶路口的一家小店几块钱饱餐一顿,备足登山及回程的能量。老板提醒说可以把车停在他家对面的路边,为我们省下了10元的车费。这里不像北京,车停在路边不用担心被贴条(罚款单)。

步行到黛螺顶脚下,820开始登山。从山脚到山顶,迂回曲折共1080级台阶,这对体力是一个小小的考验。随着高度不断增加,对面塔院寺的大白塔、灵鹫峰上的菩萨顶以及台怀镇全景逐渐凸显出来,从望远镜里甚至还能看到我们停在镇上的车子。沿路有众多信徒一级一叩首向上攀登,他们之中包括十几岁面色稚嫩的小孩、穿着入时的年轻女孩、身着僧袍的中年喇嘛以及步屡蹒跚长者,其虔诚之心令人钦佩。

对于信徒而言,登上黛罗顶可一次性参拜五方文殊,此称为小朝台。相传乾隆皇帝曾多次来五台山朝拜菩萨,但每次皆因天气不好都不能完成大朝台。后来黛罗顶的一个小和尚想出了办法,即将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合塑于黛罗顶正殿之中。乾隆于1786年来此殿进香,终于朝拜了五方文殊,实现了朝台的心愿,非常满意,从此就有了小朝台之说。但不知如果大朝台后再小朝台,又该称为什么呢,是不是叫做超级朝台呢?

9:00上到山顶。黛螺顶(门票4元/人)因山峰形似海螺而得名,这里也是旅游团必到之地,比菩萨顶更为拥挤。受地形限制,山顶的寺院面积不是很大,但香火非常旺盛。寺内最主要的建筑自然是供奉着五个台顶文殊菩萨(即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儒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的五方文殊殿,它使无数信徒实现了朝台的心愿。

另一精彩之处便是旃(音粘)檀殿中的旃檀佛。据说画师在为佛画像时,不敢用目光直视佛祖真身,而是照水中的影子绘制,所以连佛祖身上的水波纹也画上了,因此旃檀佛又被称为照佛。

9:30离开黛罗顶,下山只用了半小时。穿过自由市场,又买了两个台蘑肉夹馍,最后一次品尝这种小吃,权当路上的点心,因为回京还有近6小时的车程。取车向南出镇,一路上见到一批批的僧人、行者,三五成群正赶往镇中,镇南的大路甚至戒了严。今天是佛教节开幕日,这场景不禁让人联想到金庸笔下的武林大会。

出了石咀收费站,与五台山渐行渐远……

回程之路并不轻松。山路漫长,不但要超越无数运煤大货车,还要躲避被它们轧出的无数大坑。经过阜平,到达唐县时已是中午13:45。翻越了太行,来到冀中平原,山区的凉爽早已不在,又回到京冀地区的干燥酷热。在唐县长途汽车站旁休息打尖,给儿子买了个小摊上的驴肉火烧,肉少又难吃,唬弄小孩吧,反正他吃得津津有味。lp则发现了更好吃的鸡蛋饼。

继续向东,14:50到达望都。终于上了京石高速,16:45回到北京。

后记:

一趟五台山下来,对佛教有了更多的兴趣。在山上曾经和lp讨论,觉得我们很应该接受一些佛教的思想、理念,打趣地说干脆在这儿出家算了,有庙有庵,一个当和尚,一个当尼姑。那儿子怎么办呢,lp说就跟着你当个小和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