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15542' limit 1中国游客眼中的朝鲜_朝鲜朝鲜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中国游客眼中的朝鲜

中国游客眼中的朝鲜

photos | 发布于2008-07-09 11:28: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朝鲜
【内容提要】中国游客说:“我还真想去朝鲜瞧瞧。”没想到成天乐呵呵的导游小姐立即改颜正色道:“那可不行!现在朝鲜饥荒闹到这个份上,这边瘦一点人过去还行,像你这样白白胖胖的过去肯定回不来,会被人吃掉的!” 
一位名叫房宁的中国游客讲述了他在朝鲜的见闻。
    我随一个考察团去东北,途经吉林省的延吉市。同行的人多是第一次到此,感觉很新鲜。再加上导游,一位活泼漂亮的朝鲜族姑娘花子小姐,一路上和大家谈天说地,人人兴致勃勃,欢声笑语不绝。

        延边毗邻朝鲜,大家自然谈起朝鲜。花子是朝鲜族,大家就问她:朝鲜那边情况究竟如何?伶牙利齿的花子毫无忌讳,讲起了她所知道的朝鲜,直讲得大家惊诧不已。我觉得她说的实在有些荒诞不经,就半开玩笑地插了一句:要像你说的那样,我还真想去朝鲜瞧瞧。没想到成天乐呵呵的花子小姐立即改颜正色道:“那可不行!现在朝鲜饥荒闹到这个份上,这边瘦一点人过去还行,像你这样白白胖胖的过去肯定回不来,会被人吃掉的!”她的话音未落,满车人已笑作一团。玩笑归玩笑,从这时起我打算着去朝鲜看上一看。

    去年夏天,终于找到一个去朝鲜机会,我兴奋不已,这下可以亲眼看看那边究竟怎样了。

过鸭绿江

    第二天,我便来到了与朝鲜一江之隔的丹东,这里是从陆路进入朝鲜的必经之地。当年的志愿军就是从这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丹东是边地小城,不能与这些年发展起来的沿海和内地的大都会相比,其繁华之地,不过是沿鸭绿江建起的一片二、三层高的商用楼房,多为饭馆、旅店之类,号称“开发区”。到了晚上,“开发区”人声熙攘、热热闹闹,霓虹灯倒映在江水里,再加上一些花枝招展的妖冶小姐混迹于行人、酒客之间,打情骂俏、招揽生意,倒也显出几分光怪陆离。陪同我的丹东朋友站在江边,指点着黑乎乎的对岸,感慨道:“瞧!还是咱们这边改革开放好呀!”

    隔天清晨,我们一行人来到鸭绿江大桥边,准备搭乘火车过江,再换乘汽车去平壤。这天约有四百人乘同列火车过江,一早都到桥边车站集合。临出发,有关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向大家宣讲赴朝的注意事项。这样的场面和宣讲,好多年没见过了,让人觉得既新鲜又熟悉。讲到最后,这位负责同志特意叮嘱大家带一些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如手纸等,甚至还要带一些矿泉水。这可如何带呢?踌躇之间,那位负责人用手一指,顺着看去我们才发现,不远处一字排开了二、三十个卖各种生活必需品的摊位。大家二话不说,一拥而上,搬回了成箱矿泉水、方便面……。我自然也不能再撑着了,紧急采购了吃的、用的,还买了一扎绑好的矿泉水。
 
   采购完毕,收拾停当,我们终于登上了过江的火车。鸭绿江大桥经受过战火的洗礼,桥身的钢梁上有许多当年美军飞机扫射留下的大大小小的弹孔,仍依稀可辨。桥不长,两、三分钟我们便来到与丹东隔江相对的朝鲜的新义州。

第一印象

    新义州,第一次听到这个地名,是在小时侯看过的一部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里。新义州火车站是一幢苏联式的高大宽敞的建筑,在宽阔的站前广场上见到了许多朝鲜人,我们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他们。朝鲜人衣着朴素,男人的衣服以蓝黑色为主,妇女多穿朝鲜式的白色长裙,他们似乎都是成群结队的,这边站一排、那边坐一片。这与我们国内的公共场合的景观有所不同,我们这边人们总是各自分散地活动。在朝鲜日子里这种"大队人马"现象我们曾多次见到。新义州是个小城,街道两边光秃秃的,屋舍简易。

百里禾香到平壤

    一出新义州景观全变。我们从新义州换乘汽车去平壤,被一路上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蜿蜒的公路在两山之间宽阔的河谷中蛇行,举目四望,皆是平展展的稻田,直铺到远处的山边。云在天上走,人在画中游。青山隐隐、绿色无边,禾香阵阵、扑面而来。我听到有人低吟:“一手青秧趁手青,白鹭飞来无处停。”不一会,还真的看见水田里飞来了只只体态轻盈的白鹭,它们优雅地踱来踱去,不时拍打翅膀轻轻跃起,觅食、嬉闹。

    再往前行,进入了丘陵地带。地势舒缓起伏,水田慢慢退去,道路两旁的山坡上广植玉米。天色渐晚,斜阳映照层层山峦,犹如碧海波涛。青山、绿野、白鹭、禾香,不觉之间,七、八个小时过去了,人却丝毫没有倦意。

    晚霞里,远方浮出高楼广厦一片。平壤到了。

东方净土

    当晚,我们住进了平壤羊角岛宾馆。这是一间专门为外国人服务的宾馆,号称四星级水平。宾馆的设施一应俱全,服务水平与国内差不多,只是饮食稍显简单。在延吉时就感觉朝鲜族生活比较简朴,特别是在饮食方面,不过,并不像国内传说的那样。恰好我酷爱朝鲜泡菜,所以倒觉得很对口味。

    平壤之意,是宽广平阔的土地。这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她气韵独具,脱凡超俗。初到平壤,这个城市给人的感觉是平淡舒散、静谧安详。不像一些西方国家的大城市,高楼竦峙,车水马龙。但在平壤住下来,四处走走,你很快就会被平壤的雄浑壮美所倾倒。位于市中心的金日成广场周围分布着平壤主要的公共建筑,有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人民大学习堂、朝鲜中央历史博物馆、朝鲜美术馆、平壤学生少年宫、万寿台艺术剧场等等,个个器宇轩昂。与中心广场隔江相望,象征着金日成主体思想的火炬塔,壮美挺拔、高耸云天。这个宏大的建筑群着意体现社会主义的豪迈精神,却不让人感到突兀压抑。穿行其间,步移景易,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平壤在50年前的战火中被夷为废墟一片,城市在战后按照统一的规划设计重建,建成了如今大气磅礴的新平壤。

    平壤有雄浑的气势,而又不失秀美。像世界上许多名城一样,水,给平壤增添了几分灵气。清澈的大同江从市区蜿蜒流过,平壤到处绿树葱茏、芳草如茵、鸟语花香。记得离开平壤的前一晚,一夜雨声,清晨起来,碧空如洗,纤尘不染。佛经里讲,东方有净土,曰“琉璃世界”。清新纯净的平壤,堪称一方净土。

商场见闻

    当然,来朝鲜不止是观光游览,我更关心的是朝鲜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怎样。其实从踏上朝鲜土地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留心观察了。而使我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朝鲜人口不过2200多万,没有北京和天津两市的人口多。从新义州到平壤几百里路程,所见之处田野山川遍植庄稼,朝鲜人怎么会没有吃的呢?莫非他们放着漫山遍野的稻谷玉米不收、不吃?在朝鲜各处所见的男女老幼,与我们日渐小康的同胞们相比,看上去的确显得清瘦许多,不像这边满大街可见的那种大腹便便的富态样。但是,无论何处我们也确实没有见到一个面带菜色的呀!那么,传说中的那个饿殍遍地、哀鸿遍野的朝鲜究竟在哪里呢?在朝鲜的日子里,我所有的感官、每一根神经,都在不停地搜寻着各种蛛丝马迹,以解心中之惑。

    一天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跑进了一个街头商场。这不是类似于我国70、80年代的“友谊商店”那种只收“外汇券”,专为外国人开设的商店,而真正的普通市民的商店。那天我好像阿里巴巴叫开了宝库的大门。这是一家以日用品为主的商店,服装鞋帽、五金电器,一直到文具书籍,家用百货这里面似乎是应有尽有,只是品种单一。

    店里的普通日用品很便宜。像铅笔、橡皮、练习册这类文具的单价也就是朝币的几分钱。一只很好的铝锅卖8块钱。朝鲜国产的录音机、手表一类的耐用消费品似乎也不贵。但相对来说,服装较贵,衬衫标价50元,款式一般的西服套装竟然要卖800元。相当于一般国家公务人员5至6个月的工资。

    朝鲜坚持实行计划经济,全民享有医疗保险,免费教育。住房国家补贴,平壤有孩子的夫妇一般可以分到三室一厅的房子,当时每月租金不超过10块钱。工资水平差距不大,国家公务人员中,从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到国家高级领导干部,当时的工资是在150至200元之间。朝鲜格外重视教育,教师待遇较高,而且不管是大学教授还是幼儿园阿姨,只要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一律高工资,一般在180元左右。

    然而,要解开谜团,真正了解朝鲜人生活真实状况谈何容易。一来我们在朝鲜不能独立自由地活动,二来朝鲜人的民族自尊心极强,他们是不会向外人发牢骚、道委屈的。靠浮光掠影看到的一鳞半爪,说明不了太多的问题。我只能耐心地按照朝方安排的日程,一项一项地参观游览。

人民领袖金日成
 
   来朝鲜,已故金日成主席的故居万景台是必定要去瞻仰的。万景台是平壤一处有名的风景胜地,依山临水、葱茏苍翠。金日成主席的故居,是几间泥舍围成的一个小农家院落,与我们毛主席的韶山故居有几份相似。当年万景台因风景秀丽,被达官贵人们辟为坟茔之地。金日成的祖父十分贫苦,因生计所困迁居于此,为地主守护山林坟茔。金日成便诞生在这样一个贫苦人家。

    在万景台参观,一位中年女士为我们导游。她操着流利汉语为我们介绍金日成幼年贫苦的家境,以及金日成少年千里徒步求学的传奇事迹。我有些惊讶,如今精英意识、贵族情结盛行于世,成功之士无不炫耀门庭,什么书香门第、家学渊源、豪门望族之类,不绝于耳。即使身世不彰,也不免要穿凿附会一番。而朝鲜人居然不为贤者讳,公然讲他们的伟大领袖身世贫寒。想到此,我不觉追问起金日成主席少年时代的生活细节。这位女士见我有兴趣,便详细介绍了金日成的家庭和身世。她似乎察觉到什么,最后特意强调,古往今来世界各国出身显赫的帝王将相何止千万,而像金日成这样的出身贫寒的人民领袖却是绝无仅有。此时这位朝鲜妇女一脸自豪。

    从万景台回来,思忖良久。朝鲜共产党人本色不改、初衷不变!当今之世,多少昔日的共产党人改换门庭,他们却认祖归宗于劳动阶级,草根意识依然如故!让人感慨。我心中也平添了一重对金日成主席的敬意。

杂技英豪

    杂技是朝鲜的国技,也是朝方必定要请客人观看的一个节目。听说要去看杂技,心中并不以为然。原本对杂技并无特殊兴趣,况且在国内曾看过不少杂技表演,中国的杂技也属世界一流。但客随主便,既然主人安排了,我们还是要"欣然前往"的。

    平壤有一处专门表演杂技的体育馆,可容数千观众。馆内设有包括表演水中项目和空中飞人的专用设施、设备。演出从水中项目开始,是类似花样游泳的各种水中特技。接着是台面上的技巧表演。音乐骤起,舞台一派龙腾虎跃。朝鲜杂技内容与我们国内一般看到的,并无很大区别。所不同之处在于朝鲜杂技的节奏和气势。国内杂技表演一般感觉十分稳健,而朝鲜杂技节奏极快,刚健有力。大跳板是惊险性、技巧性很强的项目。一人站在跳板的一端,另外两人从另一端高处跳下,将前者弹射到高空,做各种空翻转体。最后还要连续空翻坐到一把高高的椅子上面。惊险自不必待言,难能可贵的是朝鲜演员们不仅没有丝毫犹疑胆怯,甚至不露谨慎之态。他们步履如飞,你追我赶,这边在板上立足未稳,那边一声吆喝,两人已从高处飞身跃下,腾的一声,人已离地三丈。

    空中飞人是朝鲜杂技的绝活,享誉世界。这次是大开眼界。空中飞人十分惊险,人在空中翻腾、对接,稍有不慎就会失手。而朝鲜飞人们伴随着急促的音乐,在空中穿梭往来,势如长虹;奋不顾身,竟无半点喘息停顿。我们坐在下面观看,只觉气势逼人,竟有些喘不上气来了。

    看着、看着,似乎台上、空中节目已悄然隐去,我眼前掠过只有阵阵剽风悍气。

    演出结束,朝鲜观众像在"文革"时期的中国一样,礼让我们这些外宾先行退场。在各种场合遇到的朝鲜人总是和善有礼,特别是对中国人,常常主动挥手致意。那天退场时,我们向等在一边的众多朝鲜观众点头致意,一脸严肃的朝鲜观众露出少见的笑容,频频挥手以示友好。

在板门店

    中国人来到朝鲜,还有一项活动,不仅东道主要安排,也是客人们所希望的,这就是参观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遗迹。

    志愿军赴朝作战的遗迹我们参观了两处,首先是闻名遐迩的板门店。我们从平壤驱车前往朝鲜半岛南北军事分界线所在地开城。从平壤到开城,一路山峰连绵,当年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从一个山头爬到另一个山头,从这棵树爬到那棵树,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与强敌抗争,终于把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三八线”以南。

    开城以北是山地丘陵,开城以南是汉江平原,是朝鲜半岛面积最大平原地区。当年美军具有空中的机械化的军事优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无法在汉江平原地区立足,而美军在开城以北山区、丘陵地带又不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对手。美军对于朝鲜战争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记得当年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在课堂上曾讨论过美国战争史。美国历史上只有两场海外战争没有获胜,一次是朝鲜战争,一次是越南战争。朝鲜战争美国人认为是战平,而越南则是彻底战败了,痛心疾首。这两场战争有两个重要的共同点,一是美国将军说的“错误的地点”,都是在山地作战。第二点那就自然是“错误的敌人”了,这两次的敌人当中都有中国,确切地说,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

    板门店是当年三方停战协议签署的地方,停战协议签字厅坐落在一片茂盛的松树林中,想必当年松树还没有长得这样大。签字厅很简易,面积不小,里面空荡荡的。屋子的中间有一长桌,上面摆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和联合国军的旗子。当年朝鲜年轻的南日将军和美国的哈利逊中将,分别代表中、朝和联合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关于这间简易的签字大厅还有个小故事。美军当年为了保全面子,不想留下任何记录着不光彩的历史遗迹,动了个小脑筋。他们向中、朝两方提出苛刻条件,要求在几日之内,就在板门店地方签署停战协议。当时这里是战场,没有任何固定建筑,美国人设想签字仪式只能在帐篷里举行。事后帐篷一拆,这一幕也就烟消云散了。可没想到,志愿军和人民军在两天内就在当时很困难的情况下盖起了这幢签字大厅。结果便有了这处可供后人凭吊的历史遗迹。

    平日三方没有接触、谈判事宜时,朝鲜和韩国方面分别组织来访者参观。一方人员进入房间时,另一方退出。反之亦然。参观那天逢雨,天幕低垂、气氛肃然。朝方介绍,军事分界线对面驻守的是美国雇佣军,即编入美军的韩国人。只见他们身着美式迷彩作战服,头带钢盔,神情警觉。我们面对面距离很近,约20、30米的样子,对方军人竟然手持望远镜不断观望。朝鲜这边气氛比较缓和,朝鲜军人着军便服,带大沿帽,配短枪,态度轻松。一位负责人模样的军官,人很随和,不时欣然应邀与我们这些访客合影留念。
  
军歌寄真情

    从开城回到平壤我们又参观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烈士纪念塔。纪念塔规模不大,有两层塔基,塔内有一展览室,陈列着志愿军烈士的名册。我们翻阅着记载着牺牲志愿军官兵的名册,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名字,也包括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从塔内出来后,我们围塔缓行。这时一向沉默少言的导游小姐忽然提议大家唱歌,接着就带头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她唱得铿锵有力,饱含感情。没想到一个年轻的朝鲜姑娘竟能这样唱志愿军军歌,一下子我们都被她感染了,大家一起放声歌唱。

    1950年共和国诞生后的第一年,祖国东北边陲烽烟四起,百万中华子弟兵慨然赴朝,在朝鲜的冰天雪地、崇山峻岭中浴血奋战。三年里,他们中数十万人长眠于此,再也没能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志愿军官兵大多是平凡普通的人,像著名的志愿军战斗英雄邱少云、黄继光本是四川的农家子弟。然而,就是他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在祖国危难关头敢于挺身而出,用平日里挑担引纤的肩膀,扛起了民族大义,承当着国家气运。

山村偶见

    在朝鲜的日子过得很快,一转眼已是返程的时候了。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带着诸多的见闻、感受,也带着对有几分神秘色彩的朝鲜的未解之谜,踏上了归程。

    与来的时候一样,我们乘汽车从平壤回新义州。一路上风景依旧。大约还没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我所乘坐的汽车忽然抛锚了。那天响晴薄日的,天气很热。大家只好下车在路边树荫里休息等待。无意间,我发现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小村落。我一下子来了精神,一股冲动涌上心头,这个观察朝鲜百姓生活的天赐良机岂能放过?!

    我三步并作两步,朝山村走去。一到村头,看见几排平房围成的一个院落,感觉这场面与气氛很是熟悉。几年的插队生活告诉我,这里是生产队的队部。村里房屋的样式和布局与中国北方农村相仿。在朝鲜的平原、河谷地区所见农村的房屋基本上都是砖瓦房,即在所谓“一砖到顶”的房子。这个村子显然要差一些。

    因为是白天,村子里很安静,没什么人,只见到一些小孩子在玩耍。他们的穿着似乎也不是想象中农村孩子的那种样子,穿的圆领衫、短裤与城里孩子差不多,只是脏旧一些。毕竟是在农村嘛。队部的院子里散落着几台农用机械。我听到几间房子里有动静,走进去看看,发现这里居然是村里的托儿所。几位朝鲜"阿妈妮",照看着一些很小的孩子。我注意到一间屋子,可能是库房,放着一些粮食,地上还有一堆新打下来的土豆。

    从小山村里回来,又等了一阵,前方的车队派来一辆车接上了我们,继续赶往新义州。
  
释  疑

    山村偶遇,又钩起了我满腹疑问。毕竟这趟旅行的初衷,是想亲身了解朝鲜。可是马上要离开了,答案不仅找到,反而似乎是更困惑了。回到车上,正巧与一直陪同我们的中方导游曹小姐坐在一起。我与曹小姐谈起了朝鲜。

    我问她,依你看朝鲜的情况究竟如何,那些耸人听闻的传言可信吗?想了一想,曹小姐说,根据这些年来来往往的感觉,她并不认为朝鲜存在着那些荒诞不经的传言中所说的导致大量死亡的饥荒。她说,朝鲜这些年经济确实比较困难,物资匮乏,也缺粮食。但总体社会状况是稳定的,一切还是有条不紊的。朝鲜实行计划经济制度,虽有困难,但由于配给制还不至于发生严重的问题。

    我又问她,朝鲜遇到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她认为,能源不足是个严重问题。曹小姐的这句话,使我联想起了来到朝鲜后不经意间看到许多现象。

    记得进入朝鲜后不久,途径城市、乡村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后来才意识到了那是由于路上有许多人在徒步行走,这是一种我们这代人在儿时十分熟悉的情景。朝鲜城乡汽车很少,平壤走路的人也不少,自行车却不多。因为,在经济好的年代,平壤公共交通十分发达,地铁、公共汽车四通八达。因而不提倡居民骑自行车。

    80、90年代苏东剧变后,朝鲜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突出的问题是能源,特别是石油这个现代工业的血液极度困乏。结果造成了全面的能源危机。新义州到平壤之间,一路所见,沿途所有的运输卡车上面都搭载着顺路乘客。卡车货箱上挤满了搭车的男女老少,甚至挎着冲锋枪的军人也和老百姓挤作一团,坐在摇摇晃晃的车顶上。

    石油的短缺不仅直接影响交通运输,也使国民经济遭受全面的打击。首当其冲的是农业,没了石油,水利灌溉和农业机械全面停顿;没了石油,化工业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朝鲜虽然漫山遍野种着粮食,但缺少灌溉,没有化肥、农药,所以据我所见,长势普遍不好。另外,农业机械瘫痪,就不得不依靠人工,特别是在收割、播种季节,要动员大批城市居民参加农业劳动,我们这一路上就多次看到类似我们当年"学大寨"时,那种红旗招展,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大规模群众劳动的场面。

    我还联想到与陪同我们的朝鲜朋友聊天时谈到的一些情形。据他们讲近年来生活确实比较困难,在饮食方面比过去差了许多,主要是肉类副食较少,食用油也少,每月每户一瓶油。主食以大米为主,每人每天半公斤。朝鲜将90年代以来遭遇的巨大变故,称为"艰难的行军"。从朝鲜的情况可以看出,能源与石油,对于一个现代社会是何等的重要。一旦断绝了能源供应,经济、社会生活所遭受的打击与破坏,不是亲眼所见,其广泛而深刻程度是难于想象的。
与曹小姐一路谈着,不觉汽车已回到了新义州。

    还是来时的程序,在新义州火车站乘上过江火车,列车徐徐开动,车窗外的景物慢慢向后移去,我们挥手告别朝鲜。车到丹东,大家忽然注意到,车厢里的小桌上、座位上还堆着不少来时买的、在朝鲜没有吃的方便面、火腿肠,众人哑然。

    百闻不如一见。人想长点见识何其艰难,道听途说固然不足为信,即使亲眼所见,又能知之多少呢?走马观花,难得深入,而身在其中就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吗?见识难矣。
 
旅游线路推荐
暂无内容
酒店预订推荐
暂无内容
旅游景点推荐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