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15372' limit 1曲阜行,拜访孔庙_山东曲阜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曲阜行,拜访孔庙

曲阜行,拜访孔庙

曲阜康辉旅行社有限公司 | 发布于2008-07-03 15:33: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曲阜

我们出了长途汽车站后,向北走差不多一百米,就到了曲阜古城的正南门。

“万仞宫墙”四个朱红大字高悬头顶,字是乾隆皇帝的御笔,说的是孔老夫子学问的博大精深。出于对这万仞宫墙的一种莫名的好感,在琳仔细听着这关于子贡和夫子故事的时候,我顶着大太阳,找了十几个角度去拍摄,但效果都不甚至理想,也许是这万仞宫墙的深奥很难让人轻易理解,只好作罢。(注意:“万仞宫墙”在孔庙的大门外十几米处,进孔庙之前可不要错过了啊。)

走进正南门,孔庙就在眼前。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贤人的地方。孔庙同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并称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它始建于公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去世的第二年,鲁哀公在孔子住过的三间草房建庙纪念,并陈列一些孔子用过的手套、袜子、鞋带之类用品以表示怀念,还“岁时奉祀”呢。后来,尊崇儒家的历代皇帝多次对孔庙进行扩建,据说其中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才达到现在的规模。

孔庙门前的“金声玉振”坊成了我们同古人神交的第一站,与我们对话的是明代的书法家——胡缵宗。

“金声玉振”四个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寓意孔子学问精湛而完美,如同奏乐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完整无缺,因为古乐是以敲钟开始,击磬告终。

“金声”是指钟的声音;“玉振”是磬的声音。胡缵宗笔下的“玉”字的点不在右下,而是在正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敲击玉磬时,敲在正中间的时候声音最动听,而这也正好切合孔子思想精髓的中庸之道。正当我对着“金声玉振”高山仰止之时,几个金发碧眼的老外操着叽里呱啦的鸟语也像牌坊围了过来。

我好奇地凑过去听了几句,原来他们来自拉脱维亚。没想到这样不知书、不识礼的边远蛮夷,也对孔子夫子的学问顶礼膜拜,大大的佩服啊。

接下来是“棂星门”,“棂星”也就是我们大家说的“文曲星”(是天上的星星,可不是快译通啊,呵呵)。据说棂星是天上最亮的一颗星,是主管中考、高考成败的,古人管这叫“得仕之庆”。所以,人们祭天先要祭棂星。而神话中的孔子就是天上下凡的文曲星,到人间施行教化的。所以进孔子家的门就是进了棂星门。而这里这个“棂”字就出了问题,本来繁体的“棂”字应当写作“欞”而在这里的“欞”字少了一半,把右下面的“巫”字给丢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错别字吗?是啊,如果是我写的就是错别字了,可这是乾隆他老人家写的,当然不能是错别字了。

看看人家皇上的解释,孔子的儒学是正大光明的道,是不相信任何鬼神巫术的,所以就算有“巫”到了孔圣的门前也会被吓跑了。所以棂字少了个“巫”不是错别字而是表示对孔子的尊敬,原来如彼。既然皇上都这么说了,地方上的官员们当然也要随风而动,因此清代中后期的夫子庙里的棂字大多都没了“巫”。

继续穿过太和元气坊,到了“至圣庙坊”。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故有至圣庙,而这“至圣庙”是用梅花篆字写成,其中的“至”字是倒写的,这代表圣人思想至高无上、高远无界。现在的时间差不多到了下午二点半,炙热的阳光烤照着大地,美女们也大多无心去摆弄姿势去留下倩影,于是更多的人们都聚集到了杏坛之前、大成门里的一棵大树的阴凉之下。

这是一棵挺拔苍劲的桧(桂)树,就是传说——保曲阜一方兴盛的“先师手植桧”。据说这棵桧树是孔子亲手植下的,曾经几度枯荣而不朽,后终为雷所击倒,而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孔子所植的桧树原址上生发出来的,所以明朝万历年间的关西的才子杨光训,题写了“先师手植桧”五个大字。

字中的“植”字多了一竖,暗示“先师所植之数”。这才延续了“此树兴,则孔家兴,此树衰,则孔家衰”的孔家香火。在孔子家树的掩映下的,便是传说中孔子讲学的杏坛了。孔子“设教杏坛”的记载最早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这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到了宋天禧二年(1018)的那次大修,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

几十年后的金代在坛上建了亭,并由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而几百年后的一次文化浩劫中,因为书者姓“党”,故而党怀英的石碑得以完整保存。亭内的另一块石碑是乾隆皇帝的手书“杏坛赞”,就没这么好运了。在文革中随同另外上千块历代名碑一起被燥动的青年们推倒、砸碎。如今我辈轻抚着断碑残痕,依稀辨得当年的碑文:“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降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抬眼望去大成殿真真切切地出现在眼前。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历代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

“大成”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高24.8米,阔45.8米,深24.9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雕梁画栋,气势磅礴,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殿四周廊下环立的28根石雕龙柱,是大成殿的金字招牌。

28根龙柱均以整石刻成,高6米,直径可达0.8米,据说是为明代弘治年间徽州工匠刻制。大殿两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石柱为云龙浅雕,每一个棱面刻九条龙,每根柱子八个棱,八九72条龙共雕龙1296条。而更为引人瞩目的是前檐的10根深浮雕龙柱,的确称得上世之罕见。每根石柱上有二龙对翔,盘绕升腾,柱间镂空刻宝珠一颗,玲珑剔透。飞龙在天直上云端、潜龙在渊呼之欲出、而战龙在野旌鼓合之、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祥云缭绕、群龙竞飞的十柱二十龙栩栩如生竟又无一雷同,风头大大盖过了紫禁城的金銮殿。以至于,每当有皇帝亲至孔庙时,都要用红绸把整根的龙柱包裹起来,还要有一番“假龙见不得真龙”的说辞,以防皇帝们醋性大发,把整根的龙柱们抱回北京城去。如今龙柱不用遮起红绸羞见皇帝了,却必须穿起“铁甲”以回避每天几十万只纤纤素手的爱抚,真是“最难消受美人恩啊”。

大成殿是不许普通游客随便进入的,但隔了栏杆仍掩不住殿内的金壁辉煌,细数下来,其中大型神龛就有9座,居中而座的当然就是孔子。这里的孔子和我们平时印象中的孔子“布衣”长者的形象差别很大,只见他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俨然一副君王形象,和岱庙中的东岳大帝如出一辙,这是被历代帝王神化了的至圣先师。

在导游MM的介绍下,我们又认识了,孔子身边的“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宗圣”曾参,“亚圣”孟轲,以及众多圣者贤人。

别过了大成殿,我们选择了孔庙东路继续,看了孔丘教子的“知礼堂”,了解了“孔府家宴”的名菜诗礼银杏的来历,前面又有腥红的二字映入眼帘——鲁壁。

鲁壁藏书是经典的故事,这里的“壁”字又是异写的,原来壁没有封口,代表墙里面有书。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期间,孔家第九代传人孔鲋为了避免先人著作被毁,将孔子及弟子的著述翻译成蝌蚪文,砌在夹壁墙中,终于让这批著作逃过了一劫。

到了西汉年间,鲁壁藏书的秘密才被孔家的后人发现,孔安国将蝌蚪文重新译回古文,使儒家思想在汉代得以发扬光大,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好局面。

如今壁中藏书早已被取走,只留下睿智传说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