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13428' limit 1建阳考亭书院_福建南平建阳市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建阳考亭书院

建阳考亭书院

福建省武夷山旅行社 | 发布于2008-03-01 11:57: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南平
朱熹以及他的父亲在闽北建有多座书院,其中最有影响的要数建在建阳麻阳溪畔的考亭书院了,建阳也因为了朱熹的考亭书院的影响被称为“理学之邦”。
     这座位于武夷山南麓的普普通通的小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宋朝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晚年定居建阳,兴教讲学,著书立说,直至去世,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考亭书院是朱熹一生中创办的最后一座书院,初名竹林精舍。公元1194年,因生员日增,便将精舍加以扩建,更名为沧州精舍,并自号沧州病叟。他在考亭书院授徒讲学八年,著述甚丰,完成了理学思想的最后体系。当时,四方学子不远千里负笈到考亭求学问道,群贤毕至,形成学术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考亭学派。史学界有人认为,考亭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实际上以当时的规模而言,考亭书院远不及白鹿洞、岳麓、睢阳、嵩阳四大书院,然而若以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影响而论,考亭书院足以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座书院相提并论。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我和友人专程来到建阳,寻访考亭书院。考亭书院距离建阳城区很近,只有几公里的路程,我们驱车前往,只用了10分钟。没有参天大树,没有旅游区拥挤的车辆和商铺,也没有熙熙攘攘的导游和游客。在冬日的寒风中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孤零零地矗立在公路旁,有些寒意,牌坊上用楷书写着“考亭书院”四个大字。
    牌坊后有一座小山,沿山坡修建的数百级石阶,直通山巅,顶上屹立一座宫殿式的建筑,屋顶的琉璃瓦在秋阳的照射下熠熠闪光。陪同的建阳朋友说,那是新建考亭书院的朱子祠。
    最近几年,闽北几个县市都在重建朱熹当年讲学的书院或与朱熹有关的书院。我所供职的政和县也修了一座书院叫云根书院。云根书院是朱熹父亲当年在政和任县尉的时候所建,朱熹常到书院讲学。新建的云根书院金壁辉煌,建有“天光云影祠”“朱子祠”“先贤祠”三座建筑,已经基本竣工,而我所看到的考亭书院只有“朱子祠。”史书上说考亭书院内原有的明伦堂、燕居庙、清邃洞、聚星亭、天光云影亭等古代建筑荡然无存,只有书院门前建的明代石牌坊一座,上雕花卉禽兽,刻工精细、造型古朴。
    据朋友介绍,历史上的考亭书院,就坐落在远处的麻阳溪畔,规模宏大,有学堂、食堂、宿舍和操场,还有一个让人想象不到的跑马场,甚是气派。由于朱老夫子理学思想的潜移默化,考亭村民崇学尚文,800多年来,一直妥善保护和使用着这座古老的书院,书院里一直是书声朗朗。解放后,政府在这里办学校,教书育人,及至文革期间考亭书院仍然保护完好,60年代以前出生的考亭孩子,都在这里读书成长。后来政府在书院下游建造水电站,书院被淹没,明代后人重修的书院牌坊就是近年从水库中打捞上来的。我心里暗暗庆幸,这座虽不是宋时考亭书院原物的牌坊的存在,让人依稀记忆着书院往昔的风采。
    在牌坊前面有一片非常开阔但地势低洼的葡萄园和菜地,那就是考亭书院的遗址。在唏嘘于考亭书院夷为平地的时候,转身望望新建的书院,心里也就生了一些慰藉,于是我穿过牌坊拾级而上,来到山巅之上的朱子祠前面。
    进入朱子祠的大门,朱老夫子手持书卷,面目慈祥,微笑地凝视着每一位来访者。座像上方悬挂一块牌匾,上书“大儒世泽”四个大字,两侧是一幅对联:“诚意正心阐邹鲁之实学,主敬穷理绍濂洛之心传”。祠堂只有一间厅堂,面积不大,在朱熹座像前摆一张四方桌作供台,就没有多少空间了,显得十分紧促。两侧的厢房也显得狭小,房柱上分别悬挂着朱熹的四句治家名言对联:“读书起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与朱熹有关的物品了,就连一张介绍资料和图片都没有。朱熹在考亭书院有很多副有名的题联,比如“道迷前圣统;明误远方来。”“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 爱君希道秦;忧国愿年丰。”在书院前后转悠都没看到。
    朋友看到了我的失落后说,由于资金的原因,目前只有建这样“朱子祠”一座房子。我倒不关心于房子的多少,我所期望的是书院能有多一些的资料,让游人可以更深的感受和体味朱子博大精深的文化。政和县新建的云根书院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好在县很重视,不久前县委宣传部领导专程到武夷山取经,对书院的内部建设作了全面的规划,充实书院的内容。
    一座牌坊,一个记忆,一座建筑,一种情怀,寻访考亭,为的就是这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