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10117' limit 1丽江的柔软时光_云南丽江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丽江的柔软时光

丽江的柔软时光

丽江阿拉丁户外旅游公司 | 发布于2007-09-20 16:47: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丽江

  D1 
魂牵梦绕的丽江,终于就要去了。 

飞机是8:20的,按捺不住兴奋之情, 我6:40便出门了。从家到机场一般需40-50分钟,但清晨的道路非常通畅,只半个小时便抵达。办妥登机手续后开始耐心地在候机厅等待。拿出《丽江的柔软时光》翻阅,让心离丽江近些再近些。书是已翻读了无数遍,勾勾画画,心底早被她温暖了无数次,然而每一次的翻阅总会有些不一样的感觉。 

早晨的机场依然忙碌,人头攒动。暑期也是一个旅游旺季。在我之前出发的有桂林、厦门兰州重庆,送走了一拨又一拨。国内航班还实行等客,即便是到点了,该起飞了,有客未上机仍会等待,可是这种做法也延误了其他遵守时间的乘客。负责登机的工作人员每次都要一遍遍地高声呼喊:“前往**的乘客可以登机了。”、“还有没有去**的乘客?”有点声嘶力竭。我不知道上航为何还要用如此古老的方法,可还真有不少人在他的呼喊声中姗姗来迟,磨磨蹭噌的。唉,人呀! 

终于起飞了。历时2小时45分钟飞抵昆明。我的票虽说是直飞丽江,可必须在昆明经停。1小时10分后我踏上了丽江的土地。 

在网上查询了到古城的交通,可坐机场大巴。然而出机场遍寻不见,只有小面包车。见我东张西望的,一旁带墨镜的大哥发话了:“坐不坐机场大巴,到市区的。”哦,原来如此,可是这大巴二字?唉,不必咬文嚼字了,有得坐就不错了嘛。10元钱半个小时到市区,然后再花6元打车可以到古城。小巴下来后立马有一群妇女蜂拥而至,把车团团围住,每人手里拿一张名片,推荐坐她的车。我看了下周围的那些出租车,车况不错,都是全新的桑塔纳。我随手拿下一张名片跟随那妇女上了车。名片正面印有司机的姓名、电话、车牌号,反面则是旅游线路的推荐,如果需要去的话可以提供包车服务。她们对游客不死缠烂打,很热情也很文明。我坐的是和姓司机的车。纳西族和为大姓。 

一进古城,亲切感扑面而来。丽江,我又回来了。 

走在曾经踏过的石板路,心里满足而愉悦。 

我预订的是宝坞客栈,在七一街八一上段,稍偏了些,离四方街约有7、8分钟路程。但事后证明也是正确的,客栈非常安静,没有四方街那么地喧闹。丽江的客栈估计约有130余个,大大小小,各具特色。作为背包族完全可以先到古城后再确定住哪家,不过旺季可能房间会紧张些。 

宝坞客栈分两层,我住的是一层,是个标间,带卫生设施。单身女性旅游提示之一:一个女人出门在外,安全第一,舒适第二,价格第三。150元/夜的房间尚可接受。服务员告诉我住店守则:进屋要脱鞋,房内有拖鞋,在屋外也可换客栈提供的拖鞋,自己的鞋放鞋柜;洗澡用电热水器,要等水温达到一定温度后再洗;不要在屋内洗衣服,要洗可到客栈提供的洗衣处洗;早上7:30-9:30。 

房间非常干净和整洁,布置也蛮有特色,用原木搭建而成,有点象桑拿浴室。屋后便是哗啦啦的流水。有只小狗在晒太阳,见我吠了几声,我朝它摆摆手,便止。不过以后见了我倒好,一声不发,也不正眼瞧我,爱理不理的。我穿得也不差呀,哼,狗眼看人低,我才懒得搭理你呢。 

放下行李出门逛逛。古城基本未变,人照样多,而那些小店卖的东西也更丰富。在猜字壁,一砣人围着猜东巴文。唉,又不懂,凑那热闹干啥。 

来之前想好要买铃铛。布农铃、阿厦丽驼铃、木鱼铃……布农铃在大石桥一侧,走在大石桥便可听到“叮”——悠悠地铃响,这就是布农铃的呼唤。布农名叫卜布农,曾历时三个月徒步进藏,沿途他拾得两块木块画上澜沧江和梅里雪山分别挂在马铃和自己胸前,保得一路平安。后来便制成了“布农铃”,只不过澜沧江和梅里雪山变成了丽江的风景。那些木牌上的画都是当年画当年卖,若是当年卖不完便当年销毁,绝不留至次年。而我所听到的那悠悠的铃声则是店员为了招徕客人而敲击大铃铛的声音。 

阿厦丽的驼铃则是出典于《一米阳光》。《一米阳光》在丽江拍摄,讲述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可惜未曾看过。在玉龙雪山背后有一处地方,终年不见阳光,只有在某个特定时候阳光会照射一米,所以称之为“一米阳光”。我有一个朋友他的网名便叫“二米阳光”,他说,一米太短,有阳光,还是多一点,二米吧。 

驼铃带着一顶草帽,悬一铜制铃,下垂一块彩色木牌,刻着吉祥的东巴文字。因为喜爱“一米阳光”,所以也喜爱阿厦丽的驼铃。 

在“木鱼铃”,我所要的铃没有,老板答应替我做一个。我第二天会去取。 

买完铃铛无所事事,到哪儿都是人,没一处安静。人是群居动物,喜欢热闹,喜欢扎堆。我又为何而来?对那些木雕提不起兴趣,千篇一律,很多都脱离了丽江。转到一家卖金钥匙的铺子,金闪闪的钥匙很耀眼,有的做成铃铛,有的则穿上纳西金蝴蝶授带,可以挂在脖子上,好象运动员的金牌。可惜所有的钥匙都一个样,要是有订做我倒是想把自家的钥匙做成那样,以后兴许还能作为“定情物”相赠。 

逛到光义街附近看到有家“撒哈拉”咖啡馆。“二米阳光”曾给我做过一道测试题: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地方最想跟我一起去的是哪里,有好几个选择,比如香港、纽约、布拉格、撒哈拉、富士山、夏威夷,选撒哈拉代表是最信任的人。咖啡馆中只有一个女的在看明信片。我在靠窗位坐下,一杯云南小粒咖啡、一盘油炸水蜻蜓。屋内放着钢琴曲《梁祝》。傍晚时分的残阳洒在条子桌布上,暖暖地晒着我的肩膀。可是那个女的真是刹风景,拿着明信片不断地向服务员问这问那的,对丽江完全陌生,却还要摆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说的东西牛头不对马嘴。高嗓门,吵得慌。一会儿又叽里瓜啦地打了通手机,然后跟服务员说:“我肚子不太饿,也不想喝东西,可是我想在这儿拍张照。不吃东西好象有点不太好意思。”那个纳西小妹很客气地:“没关系,我来拍你拍吧。”照完相那个女的便走了。总算得以清静。 

小粒咖啡很香,在煮时便有浓香飘出。口感有些酸,纳西小妹告诉我,咖啡的原产地是巴西。巴西咖啡便是如此,口味偏酸。只是,为什么要称为云南小粒咖啡呢?不解,但无所谓。 

水蜻蜓是当地的特产。据说是从水里捞上来的蜻蜓幼虫,但看着个头挺大的,和成年的会飞的那种一般样。油炸过之后非常酥、脆、香。我觉得自己比较残忍,这可是抓蚊子的益虫,就被我这样一口一个地干掉(好象青蛙捕食)。不过那么美味的东西错过又学不舍,唉,边吃边默念:罪过罪过。人的本性还是残忍的。 

在撒哈拉边上有家玉龙山人书斋,店主是个60开外的老人,正在写小楷,很和善地和我打招呼。店不大,挂满了书法,有汉文的也有东巴文。老人是纳西族的,问我喜欢汉字还是东巴文,我说,东巴文我不懂,那么好的文字,我怕会遭塌了。老人说:“现在丽江的年轻人都不爱这个,而年纪大的会说却不会写,文字都快要失传了。那些游客只知道东巴文代表丽江,代表纳西族,随便刻个什么图形,也不管到底是什么内容,作为个纪念品带回家。唉,他们不懂呀。”我无言以对,我不也是这群游客之一,对纳西,对东巴文一无所知,凭着浅薄的认识,自以为是地评论。我不敢与老人对视,赶紧退出了小屋。 

丽江除了水蜻蜓、粑粑外还有一些特色小吃,比如鸡豆粉、冰粉、凉宵水。鸡豆粉是一种深绿色的好象粉皮似的东西,是用当地所产的鸡碗豆做成的,可以凉伴也可用平底锅炸了加调料拌着吃。我尝试了热食,放入韭菜、香菜末,鸡豆分切成了方块状,两面煎黄,很香,细腻滑爽。不仅好吃还便宜,一般一次性饭盒内装满也就2块钱,而我要的比较少,老板娘只收了我5角钱。冰粉象果冻似的,褐色,凉宵水是用米做成,象米豆腐那样,不过搓成椎形。吃时可以一样来上一点,也可单要一种,放点玫瑰糖水、酸梅汁,再加些芝麻碎粒,甜甜酸酸,香香滑滑,冰冰凉凉的,一块钱一碗,解暑又解渴。 

晚上和一个网友见面了。我在出发前在携程上发过贴子,一个叫雨后暗香的西安MM与我聊过几次,她也是要到云南,7月底恰巧在丽江。我喜欢她的名字,雨后,暗香浮动,有一点暧昧,有一点恣意,性感十足。 

不喜欢酒吧街的喧闹与噪杂,找了很久,在小石桥边看到沿河有茶馆,走近却是家客栈,可住店,也可饮茶。客栈叫桦溪文苑,6月28日试营业,8月18日正式营业,所以门口的招牌还裹着红布。我们俩要了壶兰贵人。我喜欢兰贵人这个名字,忽想起,慈禧好象也叫兰贵人。失望。茶属绿茶,有甜甜的回味,雨后暗香说象话梅味。坐了一会儿,有个中年男子走来,穿对襟褂子,我们聊了会儿,全是成都人,到丽江两年了,我们认为他是老板,他否认,说是打工的。他说这家店所有的房间以后都要装宽带,现在已经申请好了,这也是小城独一无二的。又给了我们每人一张手写名片,说是以后凭这张名片住店可以打较多的折。打不打折无所谓,手写名片我喜欢,很亲切,没有印好的那种冷冰冰的感觉,生意味太浓。可能再去丽江我会住这家客栈,也可能选别家,但这张名片我会保存好,毕竟是张手写的名片。 

茶喝一半,天下起小雨。渐渐转大。莫非真要我感觉雨后暗香浮动? 

宝坞的服务员打来电话问我何时回去,若晚回,她们便先关门,我只要按门铃会帮我开门。此已10时,见雨渐小便准备回客栈。走半道雨又大了,还打雷。没奈何只能在店家暂避。店里卖的是当地手工织的布,也有披肩之类的。这一天在丽江看到无数人披着条子布的大褂子,我倒是想把它作台布,五颜六色的条子布,就象藏女裙前的那块布。三十元一块,正方形的。转念一想,冬天在家可以披在身上,晒太阳、看书、喝茶,便买下两条,艳丽的作台布,暗一些的作披肩。 
客栈非常安静,所有的客人都已入眠。黑暗中,只有窗外滴滴的雨声。 

D2 
美美睡上一觉,9点光景才醒来。朋友打来电话问我在干吗,我说才起。他纳问:你大老远地跑去丽江,难道就是去睡觉的吗?我说,在丽江睡和在上海睡有什么分别吗?丽江的生活是从11点开始的,我还算起得早呢。 

本想去看古城的清早,唉,留待明日。 

服务员小妹见我起床,问是否要用早餐。我以为早过早餐时间呢。有些感动。这家客栈就象自己家一般,见面都会打招呼,还会招呼你吃吧台上的水果。 

早餐是粥、一只花卷、两块面饼、一碟咸菜、一碟榨菜、一块腐乳、一盘炒南瓜、一个煎鸡蛋(稍老),另加一杯咖啡。非常丰盛,但一个人吃太浪费。 

继续瞎逛。在“妈妈付”隔壁喝了一个小时的茶。一杯茶10元/小时。茶马马虎虎,不过用的是盖碗,符合我的要求。喝茶,看风景。不知是我看别人还是别人在看我。卞之琳有首《断章》:“你在桥头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河对岸是买放生鱼的小摊,观察了很久,鲜有人买,倒是有无数的人以小桥、流水、茶馆为背景拍照,让我想起小鱼对外滩的一段评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外滩变成了一道夜色景观,我想那上边走的一定都是些行色匆匆的游客了吧,那些端着相机只求在景前留影以示到此一游的旅行速食者们。” 

小石桥附近有牛家大院客栈,牛家大院已有三百年历史,据说是古城最古老的一座房子,在地震时未倒塌,现已被列为重点保护民居。走过路过不错过。牛家大院隐在小巷中,一般没有游人。在转角的一户人家门口看到一棵树开满了红花,艳艳的,花样有点象猪笼草,往下垂着。一帅哥要进家门,看见树,嘴里嘟嘟:“怎么成这样了”。我以为他嫌树碍事,寻思:这么漂亮的花不懂欣赏,长在他家门口真是暴殓天珍。向他寻问是什么花,说叫倒挂金钩,也叫曼陀罗。可能是昨晚遭雷击雨淋的,树都被打坏了,要打扫打扫。帅哥边说边往屋里走去。是我误会了。 

看过花对老宅也不感兴趣。折回河岸。在百岁坊看到左岸咖啡馆。有点巴黎塞纳河的意味。店里有5个人,2个在读书,3个在谈徒步的事。我要一杯焦糖玛奇朵。咖啡呈现三种色彩,底层是乳白色的奶,第二层是咖啡,最上层是细腻的奶泡。坐在静静的河边,闻咖啡香浓,看雨点打在水面激起阵阵涟漪。雨天是鱼儿们的节日,可以无所顾忌地在把头探出水面。河中的鱼便是三文鱼,是不是挪威那种三文鱼不得而知,大大小小的鱼儿逆水而行,只说这鱼儿只能在这丽江水中生长,离开这水便养不活。古城的水清澈见底,水质的好坏可由鱼来判别,水质破坏鱼便会死亡。当地人说,现在的水质已大不如从前,以前呀捧起来就能喝。老人们会教育孩子不准朝水里吐口水,否则会烂嘴巴。他们有规定的时间洗衣服、洗菜、取水。曾在光碧巷三眼井看到一块牌子写有用水公约:上泉是作饮用水,洗涤食品用中泉,下泉请君洗衣物;分泉使用是传统,洗后残渣各清捡,垃圾污物别近泉。只有世世代代自觉去保护自己的家园,人类才会有一片净地生存。 

“左岸”对面有家“山野村夫”画廊,一个男人坐在门口,很认真地看着书,不知道是什么书如此吸引他的目光,一般起这样的名字应该不会太“山野村夫”。一个人正发着呆,忽听熟悉的上海话,一男在向同伴解释“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向不喜欢上海男人,小家子气太浓,没想到竟也有知道这两句诗,且未读白字。不免对他多看两眼。 

古城的洗手间有两种,2角与5角。有自动感应冲水装置、自动出水洗手装置。收钱的小妹是纳西族的,进门先说:“你好,2毛一位。”收钱后还谢谢你,服务态度真好。而5角一位的除具2角的那些设施外还是有些不同的。有两层楼,一楼为女厕,二楼为男厕。每间如厕位顶上都装有感应灯,门关后即亮灯,门开后便暗,洗手水是温水,还有低一些的水盆可供小孩或残障人士使用,考虑得很周到,符合国际惯例。2角、5角我都尝试了一下。 

再次来到“木鱼铃”看看我的铃铛完工否。老板说还在做,让我晚上再去。是铃铛一定要响吗?非也,木鱼铃就不会响。它是由杜鹃木(野生杜鹃树)做的,摇起来发出“得得”的声响。《木鱼石的传说》中这样唱道:“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我要改成“精美的木鱼铃会唱歌”。木鱼铃的老板姓杨,他的店开在酒吧街上,而全城也只有他的木鱼铃无人仿制,因此是独一无二的。我除了要他店中最经典的大木鱼铃外,还看到刻着“海阔凭鱼跃”的小铃,我要他再做一个“天高任鸟飞”(后来想想,应该是天高任花生,唉,错了),配在一对,算是送自己的生日礼物——独一无二的木鱼铃。晚上在酒吧碰到杨大哥,他向我详细讲解了木鱼铃的制作工艺,全手工制作,每件都凝结着他的心血。他还个弟弟叫阿全,在光义街金星巷开了间阿全客栈。 

在四方街有两座桥,一座叫鸡豌豆桥,一座叫鸭蛋桥,因为早些年曾卖过鸡豌豆和鸭蛋,所以便这样叫了。两座都是石拱桥,桥面平一些的是鸭蛋桥。在两桥中间有一座高高的门楼就是科贡坊。听说,这里曾有两兄弟同时中举,官府为了表彰这户人家,便在此立坊以资鼓励。科贡坊的门洞里有家卖铃铛的店叫“古铃精怪”。店外有一副音乐马铃,从低音so到高音mi都编排好,可以用一根木棒敲打,很好听。我敲打了《梁祝》,许是那哀伤的音乐用马铃奏出更有股幽怨、凄美感,在一旁坐了很久的一个旅人望着铃发了很久的呆,铃声触到他心底最柔软的那一块。至少我已被自己敲打出的铃声所陶醉。 

上海有个网友也来丽江了,她原是要和我一起到泰顺的,后未成行。她与几个朋友一起到丽江,晚上见了面。找个地方坐坐,我推荐到古铃精怪对面的“王公公摄郎酒馆”。乍一听名字有点迷糊,原来此“摄郎”非那“色狼”,老板姓王,台湾人,是个男的,所以叫王公公。最有味道的要数那个火塘了。好象马帮生活的地方,四周没有坐椅,只有马鞍子、木头之类的可以垫屁股底下,坐时间长了还真有点疼。火塘上挂着三块熏得墨黑墨黑的火腿,能不能吃不知道,据说已挂了半年了,不过这腿不是王公公的,而是他的一个朋友――马来西亚人――也在酒馆。墙上什么都有,还有很多人像照,全是王公公的朋友。我看到了“木鱼铃”的老板杨大哥。这儿只有酒和茶两种喝的,酒有澜沧江矮炮和青梅酒,茶只有普洱。如果是女的,店里的小哥会推荐喝青梅酒,比较甜,不过喝多了太腻;矮炮度数很低,也很清口。 

我喜欢这个火塘,与一般的酒吧不同,更偏重于让朋友有个集会基地,自娱自乐。在这里可以喝酒、聊天,谈天说地、讲自己的故事,听别人的经历。不管认不认识,只要坐在火塘边,很快就会相熟。天南地北,海侃神聊。 

坐了很久,不断有人进出。网友和她的几个朋友也要换地方了,要去小吧黎,可能骨子里还是想要有一场艳遇吧。我留下了。我喜欢这里。12点以后王公公的朋友们陆续来了。听他们说纳西话,听他们谈马帮的故事,听他们自己做的音乐,看他们自己卷烟,每逢有人起身出去,便会喊一声:马帮经过请让路。这也是马帮的交通规则,在茶马古道有很多都是栈道,只容一人经过,一边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尤其是在转弯处,如果不高声喊叫或是敲锣,让对面人马可以找地方把路让出来,不然两队人马相遇必有人马被挤下悬崖。 

这群纳西人非常可爱,丽江的慵懒、闲散、媚、温情、简单都渗透进骨子里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可能在普通人眼里他们象一群外星人,与世俗有些不入,但他们自认为是一群最优秀的纳西人。我赞同。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洒脱不羁,另类却又非常热情友好,他们对生活的概念是非常简单的,就如同那些晒太阳的纳西老太太一样,有人问她们:“你们整天这样,不觉得浪费时间吗?”老太太反问:“你忙忙碌碌活八十,我晒晒太阳也活八十,你为什么那么着急呢?” 

杨大哥问我为什么到丽江,我说我来过生日,他们搬来一箱矮炮,每人一瓶为我庆祝。这是一个不一样的生日。 

丽江的柔软时光只有在溶入她,纳入她的轨迹才能慢慢体味,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喝点咖啡、泡泡吧,晒太阳,发呆,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凌晨2时,我告别了这群可爱的人。下次再到丽江还会再去“王公公”。 

D3 
看过了午后、傍晚、午夜以及雨中的古城,清里的小城就会给我更多的感触。 

6:45作了morning call,当然是用手机做的。凌晨已吵醒过服务员,不好意思再扰烦她。7:00出门,客栈的服务员倒比我更勤劳,已在打扫院子。天下着大雨,有点凉。我喜欢这种冰凉的感觉,让人清醒。街上没有人,古朴悠静的路上只有我一个踽踽而行。两侧的老屋矗在那儿,屋檐上滴落的水珠测在地上,发出“滴滴”的声音。水珠有它的快乐,说不定她正在琢磨要花多大和气才能在这石板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转到关门口,猜字壁总算没有任何游人。猜字壁上雕着彩色东巴文,挺漂亮的,可是少了点灵气。随心所欲地走着,从关门口入光义街、走过木府、天雨流芳、三眼井、金星巷……不知走的是什么路,竟又折回到关门口。便沿着七一街走到四方街。一路走,一路感受古城的清幽。古城有多重性,清晨的古城将醒未醒,有少女的清纯,比如那些无人的小巷;也有洗去脂粉后的疲态,比如酒吧街,屋内椅子翻放在桌上,黑灯瞎火、乱糟糟的;午后游人渐多,商铺也渐热闹。此时的古城商业味十足,好象鲁迅先生笔下的豆腐西施,叉着两条圆规似的细腿;入夜,四方街上燃起篝火,广播里响起音乐,人群围起来互相手拉着手,逆时针转起圈来。跳得最好的要数那些纳西老太太,甭看白天慢悠悠地气定神闲,跳起舞来好象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王公公酒郎的人告诉我说:跳舞其实是在谈恋爱,那些纳西老太太和老爷爷浪漫着呢,手拉手,说不定还有挠手心的小动作呢。而酒吧街也开始人声鼎沸,推杯换盏,还有歌者拿着吉他挨桌唱着歌。浓妆艳抹的丽江登场了。在这里,你想唱、想跳、想叫喊、想买醉、想寻求一段艳遇皆可,不必拘束,不必理会旁人的目光。怎样都行,这就是恣意的丽江。 

在街上看到有卖耳奶,其实是一种米做成的圆饼状,放在铁架上烤,可以夹根肉肠,涂点辣酱卷着吃,5角一个,要肉肠再加5角,便宜又好吃,有淡淡的米香,一点点甜,夹裹着辣酱的鲜、咸、辣还有肉肠的嚼劲。这东西容易饱,吃一个便可。 

雨停了,天放大晴。丽江真有些让人捉摸不定。 

这几天在丽江,每天都下雨。6-9月是雨季,充足的雨水滋润着古城,也使她蒙上一层雾色。青石板路因雨水而湿滑,泛着淡淡的光亮。下雨还有一个好处,很多游人可能就会在客栈休息,或是找一处茶馆泡上半天。不过咖啡馆白天人总是很少,无论雨否。 

喜欢雨中的丽江,丽江的雨和她的河水一样,干干净净。天热穿得少,即使有些淋湿也觉得舒爽,凉凉的,很清醒。想象自己就是戴望舒笔下那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走累了,来到百岁坊的伦勃朗咖啡馆。百岁坊在大石桥边,是一条很小的巷子,两人并行需侧身。咖啡馆的门正对着巷子开着,写着CAFÉ,没有中文,不知道的容易错过。窗边种着很多花,有绣球花、香水百合、君子兰、吊兰、杜鹃、还有两盆金桔,令小屋生机勃勃。店不大,有两层楼,一楼四个服务员坐在一起聊天,另有一个男子对着门呆坐着,非常严肃,面无表情,喝一杯绿茶,我猜他与一般客人不同。后来听他打电话证明了我的猜测,他是咖啡屋的(老板是法国人,他只是个看店的),姓王。 

整个咖啡屋只我一个客人,我要摩卡,总觉得在咖啡馆不喝咖啡有点对不住它的名字。咖啡做得不地道,心不在焉的。咖啡是要用心去煮的,磨豆、放咖啡粉、添水、滴漏成一杯,一整个过程应该专心志致,心无旁鹭,好咖啡只喝一口便可感觉是否用心。 

虽说是咖啡馆,可是菜单上咖啡的品种很少,却有很多酒、茶以及简餐。不过咖啡不地道并不在乎,关键是心情。二楼布置得很温馨,有几张桌子,一边的书架上放着许多CD、DVD,还有几本翻得很旧的小说书。在二楼可以看到一楼的整体。 

隔壁店里在放着一个男人忧伤的情歌,正配衬这样的环境。可是店里的人一直在谈论王姓男子被抢劫的事,大刹风景。难怪我进店时觉得气氛异样。有些扫兴,悻悻离去。 
昨晚睡得迟,早上又起得早,有些犯困,又回客栈小睡1小时。 

下午要回上海了,想着大石桥的黄豆面还没有尝过,午餐便是它了。黄豆面是纳西风味小吃。面分三种,黄豆面、炸酱黄豆面还有火腿黄豆面。其实都一样,只不过在黄豆面上放点炸酱,放点火腿。我不食辣,就要了火腿的,面汤是酱油色的,有点酸,面条有点透明,黄豆非常香脆,是煮过后放油炸成的。大石桥小吃的生意很好,经常人满为患。不过那天正巧下大雨,店内没什么人。象我这种风雨无阻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呀。 

听说到古城要做10件事:游古城十件事:一是到万古楼听鸟叫,与丽江老头搭话(我是和老太太搭话的,应该也算吧);二是吃一碗黄豆面;三是看四方街的四张脸(脸多得不得了,看都看不过来);四是发现一条属于自己的小巷(牛家大院那条算不算呢);五是拜访一名隐士或狂人(王公公酒馆里的那些最优秀的纳西人应该也可归为此类吧);六是站在远处观察一位丽江老太太;七是喝一口丽江的井水;八是有幸得到一张“丽江名片”(那张手写名片就是了);九是各买一个不同类型的丽江粑粑(吃了两个呢);十是进一个院子发呆。掰着手指头算了算,除了第6件事没怎么好好做其他都做过了,应该也算比较圆满吧。呵呵。 

提着行李最后一次走在石板路上,对丽江,我没有不舍,因为我只是暂别,还会回来。 

后记花絮: 
在回上海的班机上发生一段惊险: 

抵昆明时,乘务员广播:机上有一名高热病人,要求大家在座位上等候进一步的通知。 

一会儿上来了两名医生,而病人所在区域前后三排乘客都发了口罩。39度4的高热疑似非典。全机惊慌。坐我后排的一个男人要求空姐立即打开舱门通风,并要求每人发放一个口罩防护。我只是担心会不会被20日隔离,我还要上班呢,如何交待?带上口罩我自拍一张照片以作留念。 

很快警报解除。只是风寒感冒而矣。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