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1494' limit 1同里印象_江西景德镇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同里印象

同里印象

景德镇旅行社 | 发布于2006-05-18 17:02:00 | 来源:网络 | 目的地:景德镇
由于多年身居繁华都市,对江南的印象是杂乱而残缺的,大多出自书本和影视作品的缘故,零星的几点亲身经历也因时光的久远及浮光掠影般的行程而渐渐淡忘,所以描述起来总是抽象且苍白无力。无论是前人诗词中的“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还是曾经红极一时的苏童笔下的神秘古镇;甚至如海外大家陈逸飞先生的油画名作《双桥》,对我来说都如海市蜃楼一般——固然美仑美奂但总是飘渺且难以触及。

  记得年前拜读余秋雨先生的《江南小镇》时里面有如下描述:“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就暗暗思忖:一定要到这些仙境般的江南水乡畅游一番。

  及至去年十月,因公司组织旅游得以去了蜚声海外的周庄,兴奋之余未免有几分惆怅。那美丽的双桥依然,不复见的是河边浣纱的女子;弯弯的水道仍旧,但如集市般挤满各式各样的乌蓬游船;狭窄的街巷旁是林立的商肆酒店,青青石板路上挤满熙熙攘攘的游人;难道这就是陈先生为之魂牵梦萦的故乡?难道这就是三毛女士为之一洒热泪的村庄?看来,即使是偏远的水乡,商品经济也是无孔不入的。我对天堂的向往一时破灭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无心再提及什么江南水乡风光。

  今年八月,受远方朋友之邀,我和妻来到苏州的吴江县,酒酣耳热之余提起著名的江南三镇,朋友在询问我的行程后力荐我到当地的同里镇一游,鉴于上次周庄的教训我的期望值是大大降低了,只是觉得既然来了,看看也是好的,至多算是陪妻再来一次“周庄之旅”罢了。

  当晚查过资料,知道同里位于吴江的东北,距苏州约二十公里。古称“富土”,宋代不知哪位当地文人嫌其过于庸俗,将二字拆分组合为“同里”。该镇周环五湖,河道纵横,河上架有四十九座石桥,其中自宋至清所建的有二十九座。乡间文风很盛,名人荟萃,故深宅大院亦多,私家园林达三十余处,而明建筑有十余处,因之被称为“古代建筑博物馆”。

  第二天一早,我们驱车来到同里,开始了我的第二次水乡之行。

  初到同里,于我印象最深的是桥。船行于弯弯的水道上,实际就是踽踽行于各式各样的小桥之间,桥的形态各异,平平的,拱形的,弯曲的;有精美的石刻装饰的,也有完全不事雕琢的,甚至有弧形的桥顶突然被几个亭子遮盖住,让人不由联想起那电影中的美国廊桥,只是精美细致这里还要胜过许多。

  既是水乡,河道总是贯穿于乡镇之间,船应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桥便是连结街道宅院的纽带,无论是缓缓直行还是顺着河道漫不经心地一弯,视线所及的地方必定是一座座小桥,不挡你的道路,不遮你的视线,远眺的景致就如被彩虹镶嵌起来的图片,让你不由得惊喜连连。

  然后是退思园。初听到这个名字感觉上必是哪位著名文人当年隐居的地方,因为“退思”二字当是语出《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故”。及进至园中方觉不然,园子的第一任主人竟是当时官居兵备道(类似于现今省军区司令员的职务)的武将。其被参贬官后花十万两白银(据说相当于现今4000万元人民币——存疑)历时3 年建造而成。苏州园林甲天下,相信你在这里同样能够得到深刻体会。

  退思园为东西向建筑,迥异于千篇一律的南北朝向,院门不大,进门处不远就是厅堂,从堂内向左一眼望去可见内宅,似乎再走三十余步也就看完了整个宅院,心中未免有些诧异。穿过不大的内宅(古时供家中妇女居住的地方)导游小姐把我们带到一堵白墙前,正在我们不明所以的时候,她却朝我们微微一笑,轻推墙壁,白墙向外凹去,竟然是隐藏着的两扇门!一幅美丽淡雅的写意瞬时显现眼前:一只雕饰精美的画舫在脚下静静的停泊,视线从船头掠过,可以瞥见一泓清澈的池水上飘着几片浮萍,浮萍中一朵白色的荷花悄然寂寞地绽放。池的左面是水榭楼阁,装饰精美的厅堂里摆放着明清时期的桌椅,仿佛可以看到主人们纷纷起身迎接从船上走下的远方尊贵的客人。池的尽头是掩映在重峦叠翠中的棋亭,岸边散种着各种藤箩灌木,枝条在清风中摇曳,沿着景物之间连接的竹桥、楼廊、甚至石径看去,可以看到放在“菰雨生凉轩”中放置的一只湘妃凉塌,听着耳边蝉儿的高声鸣叫,不由人升起到彼一卧、惬意观景而眠的愿望来。我们一边在园内浏览一边感受着当年主人风雅之情形,我脑海里记起这样一副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这怕是退思园最真实的写照吧?

  经导游小姐介绍,方知退思园的设计者是当地名画家袁龙先生。袁龙突破纵向造园之常规,因地制宜,取自西面东横向布局,即左(前)宅中庭右(后)园。后园主景建筑为临池建造陈设精雅的退思草堂。九曲回廊将揽胜阁、水香榭、“闹红一舸”石舫、辛台及“菰雨生凉”轩一一贯通。辛台台楼可上假山过天桥而达。天桥亦称楼廊,以造型独特而为江南园林仅有。退思园占地不大,然春夏秋冬均有驻足雅赏之处,琴棋书画各有所居,因构筑涉水而建,故有贴水园之称。自一九八四年以来有四十余部影视剧选此作为场景。著名的有《包氏父子》、《红楼梦》、《胡雪岩》等。

  出得园来,便需乘上乌蓬小船沿水道而行,水路曲折幽静,两旁景致令人目不暇接。

  弃舟登岸,已近正午,阳光亮得刺眼,走在平整的青青石板路上,看着青瓦房下树荫里老人们悠闲地品茶聊天,孩子们欢叫着嬉戏追逐,仿佛自己也已成为小镇的一员,脚步也变得轻松且温柔起来。可惜的是这种感觉没保持多久,眼前已是嘉荫堂了,它与河对岸的崇本堂,俗称“两堂”。布局严谨有序,并以构筑木雕精致而出名,大堂的门窗及屏风上刻有《西厢记》(全本)、《三国演义》及吉祥喻福图案等内容的雕刻两百余幅,极其精美,让人流连不已。

  在两堂之间的丁字型河道上,有建于清初的咫尺之遥的太平、吉利、长庆三座石桥,是同里四十九座桥梁中最精美别致的,当地民俗乡人在婚娶寿庆之日、须在鼓乐声中绕三桥而过,以示吉利。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倘是春秋二季,当可亲眼目睹这一保存至今的古老民俗。

  同里的美是恬静的,不事张扬的那种。天是高高的天,云是淡淡的云,风是徐徐的风;水在河道里难以察觉地轻轻流淌,就连这里的人,走路也是悠闲自在,闲庭信步的那种。对于习惯于繁忙而纷杂的都市生活的我来说,身心在这里都悄然松懈起来。我辈凡人当然没有陶令公“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的高见,一心只想暂时忘却世俗的喧嚣,悄然遁出红尘之外一回。这里,恐怕是最佳的选择了。

  匆匆浏览完毕已是下午,为了赶回上海不得不依依难舍地离开小镇,临行之前我特意嘱咐妻买些当地特产的芡实、闵饼带回北京,就算是给父母、朋友带去的一份水乡情思了。不知几年以后,倘有机会重游同里,这儿还会保有静谧安宁,古风朴趣吗?……只怕那“退思”之情,届时也将变得可望而不可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