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洞

龙洞

龙洞,在济南近郊东南15公里处的龙洞山上。相传,唐尧时,有孽龙于此兴风作浪,造成水患,大禹治水,前来捉拿,孽龙钻山逃遁,至今留下深洞。故此山又称禹登山。这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至宋代就成为游览胜地。清代著名学者孙星衍咏诗赞曰:“我游龙洞惊奇绝,画不成图口难说。”该景区包括龙洞山、佛峪、马蹄峪。...[查看详情]

景点类型:洞穴 

开放时间:08:00~18:00

景点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近郊东南15公里处的龙洞山上 查看地图

10.00元

立即预订

门票/旅行社
支付方式
票面价格
山水价
操作
景点介绍

济南龙洞风景区位于济南郊区姚家镇龙洞村南,在济南东南15公里的龙洞山上,分龙洞、佛峪和马蹄峪三个景点。龙洞之名,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唐尧时,有两条孽龙兴风作浪,造成水患。大禹治水时前来捉拿,孽龙钻山逃遁。一条横穿山而出,留下的洞称“龙洞”,一条从山中直冲山顶而逃,留下的直洞叫“通天洞”。此山便称“禹登山”。山下有水湾一处叫“饮马湾”,传说是大禹人马饮水之处。马喝足后扬蹄一踏,在石上留下了一方蹄印。此蹄印奇怪得很,不管天多旱也常年有水,不管水多大亦不外溢。龙洞景区属于军队驻地,是一处景色宜人的地方,可以说是春有清新的空气秋有层林尽染的红叶。如果喜欢看红叶,除郊区的红叶谷外,就数这里的龙洞了。

龙洞景区在山腰有平直巨大如屏风般的“锦屏岩”,壁上凿着“白云无尽”、“锦屏春晓”等巨型石刻,其中清光绪22年济南名士柳文洙所题的“壁立千仞”,笔画可容一人,堪称奇观,被誉为济南八景之一。


魏晋以来建有名刹。宋英宗治平四年(1076年),赐名“寿圣院”。殿内祀龙王、龙子、龙女、金龙等神像,香火盛极一时。天旱“祷雨必应”,故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又封此处龙神为“顺应侯”。金皇统年间,再晋封为“灵惠公”。如今寺院已倾圮,然而两株高龄的银杏树却枝繁叶茂。北宋元丰二年与元符三年(1100年)镌刻的石碑尚存,上面记载着该山龙神降雨的故事。

寺院旧址南侧高峰是鹫栖岩,岩巅矗立七级石塔,高12米,形如西安大雁塔,名报恩塔,建于宋政和六年(1116年)。塔身佛龛内,供奉着观音像,塔下舍利室中,置有林棣(今山东惠民)开元寺东大圣院僧人宗义的舍利,塔正面嵌建塔碑记。鹫栖岩北侧,独秀峰孤标雄拔,石壁上布满宋元以来拜谒龙神、游览胜迹的大字摩刻10余种。其中有宋代政治家范仲淹之子、齐州知州范纯仁元丰四年(1081年)的题刻。这些摩刻有的字高三尺,气势雄浑,神韵潇洒,堪为奇观。两峰中间,为一巨大平直的峭壁,像屏风,人称“锦屏岩”,岩上翠柏悬生,荆榆点洒,山花缀饰。壁间凿有“白云无尽”、“锦屏春晓”等巨字石刻,其中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济南名士柳文洙所题的“壁立千仞”,笔划可容一人。每至春日,山花灿烂如绣,被誉之“锦屏春晓”,旧时列为济南八景之一。

与锦屏岩对峙的西南侧峭壁间,即为著名的“龙洞”。洞口高2.7米,宽1.3米,两侧石壁刻有对联“真气森喷薄,神功接混茫”,为清朝同治年间济南知府龚易图所书。洞东西相通,长约百米。进得洞来,初为高敞穹隆石室,大可容数十人。壁间镌刻佛像三组,50余尊,其中三尊高4米,为东魏天平年间作品,法相端庄,风格古朴。其他多为隋代凿建。继而向里,洞身变狭,忽敛忽舒,曲折盘桓,深邃幽奥。洞内怪石横出,钟乳倒挂,石花丛生,水珠下滴,铿锵有韵。穿出洞口,豁然开朗,北侧石壁上镌宋元以来题记多方。与龙洞进口相隔不远处,也有一洞,悬于陡壁上,无路可通。

寿圣院西北方向,也为深涧,甚宽绰,内有金沙泉、白龙泉、黑龙泉。昔日水势很大,泉水汇为深潭,故又分别称为黄龙潭、白龙潭、黑龙潭。再向西为天梯,坡陡势险,须猫腰爬行。两侧峭壁如斧劈,甚狭,仰望,仅看蓝天一线。顺梯而上有一平台,翠柏笼荫,可于此小憩观景。三泉西南为藏龙涧,地势险峻,两侧山崖垂直对峙,山石 ,涧谷蜿蜒曲折,古木笼荫,幽奥阴森。


交通指南

相关线路

景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