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寺

光孝寺

光孝寺位于建瓯市城南二里许,铁狮山麓,建溪之滨,是福建省一座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环境清幽,景致雅奇,名闻中外的十方大丛林的古刹大寺,是游...[查看详情]

景点类型:寺庙 

开放时间:

景点地址:建瓯市城南二里许 查看地图

立即预订

门票/旅行社
支付方式
票面价格
山水价
操作

暂无旅行社提供此门票的预订
景点介绍

光孝寺位于建瓯市城南二里许,铁狮山麓,建溪之滨,是福建省一座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环境清幽,景致雅奇,名闻中外的十方大丛林的古刹大寺,是游览、谟拜圣地。
  光孝寺始建于六朝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唐称“隆兴”,北宋称“景德”,“天宁”、“万寿”,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改称“报恩光孝禅寺”。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重建,嘉靖毁于火灾,万历又重建,续后清康熙及光绪两番增修,民国十四年亦曾维修,迄今已有一千四百三十余年历史。
  光孝寺占地九十一亩。全寺纵长242.3米,横宽161.2米,分三组建筑群: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及连接之东西两侧回廓,组成封闭式主体建筑群落;伽蓝殿、祖师殿、法堂、禅堂、祖堂、藏经楼、方丈室、香积橱、斋堂、寮堂、客堂等与两厢回廓隔墙连缀。且各分别筑墙,又成东大雄宝殿西两厢建筑群落。
  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屋顶,架梁式屋架,天花板为明袱砌露明造、顶高15米,宽五间深六间,约1000平方米,内檐柱网布局,采用元式减柱造法,柱直径0.6米,柱础为清古镜式石奠。天王殿约500千方米,法坛约660平方米,门前石碑高丈余。殿宇楠木木质结构,佛像硕大高耸,在闽省丛林中,首屈一指,尤其似此规模宏观之楠木建造佛殿,不但福建罕见,就全国而言,亦属少数。
  光孝寺历史悠久,在闽无与伦比,比之泉州开元寺(始建于686年)早百余年,比鼓山涌泉寺(始建于780年)早二百余年,其余禅寺,则更在其后。据闻唐代日本高野山空海法师入唐取经时,曾路经建瓯而登寺谟拜。清顺治皇帝拜光孝寺维琳和尚为师,封其为玉琳国师,他皈依法名行痴。光孝寺向为闽、浙、赣僧人求戒圣地,福建佛教法会,历代都以此为戒坛。明代鼎盛时,曾聚集千计僧侣。直至1949年二月十九日观音圣诞,还授最后一堂戒。而今在光孝寺受戒僧人,侨居美国、南洋、日本及香港传播法音者,大有人在。
  清康熙三年《重修光孝寺大殿碑》载:“光孝寺在郡治之南,距城二里许,隔岸尘嚣,虹桥锁断,背狮峰而面双水,极称形胜,且寺基弘敞,曲径重门,修廊广殿,金容晃耀,祉树青葱,凡信心登礼者,疑梵释放天之宫,从空而坠,不知人在人间也。”足见光孝寺古来就多么令人神往。因此,被誉为福建佛教之发祥地,在福建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事过境迁,沧桑更易,至民国末年光孝寺全然不是原来面目。全国解放前夕,歹徒乘时局变迁作恶,佛像捣光,僧侣星散,门壁殆尽,器用失毁,殿宇幸被当作粮库,故屋架至今完好全在,修复可望。
  建瓯市人民政府于1982年将光孝寺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二月,协同佛教协会及有关部门组成“修复光孝寺及水南塔委员会”。经多次商讨研究,制订出修复计划及步骤。并指派专人负责。分期将该寺内粮库退出,邀约僧人进住,着手修复工作,遵循“整旧如旧”原则,保持原有风貌。
  光孝寺修复工程,据古建筑专家测划匡算,其概算共需人民币九百零二万元,佛像粘贴黄金四公斤。从1987年三月开始,善男信女踊跃乐助,海外僧侣主动赠资,北美佛教协会会长、纽约福寿寺主持、美籍华人广贤法师,慨然先后献助人民币三十万元。承政府宗教部门及地方人士大力支持,几年间,大雄宝殿、法坛、观音堂、方丈室修葺一新。满堂佛像栩栩如生,释迦牟尼佛像高8.96米,数福建第一,地藏菩萨铜像一尊,重三千斤。红豆杉木雕千手观音一尊高2.2米。并更换大殿石柱,重建山门。修复迄今,投资人民币百万余元,寺貌大为改观,谟拜者络绎不绝。但事功尚属初奏,距要求则甚远。但涓流汇成江海,四海内外关心光孝寺建设的人士不计其数,将来光孝寺必将更为雄伟壮观。

交通指南

相关线路

景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