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沙滩公园

道家沙滩公园

石表山丹霞地貌区位于广西藤县西南缘象棋道家村西南侧,为一处北东走向的丹霞地貌区。该区西南缘以界排河、下游及排界河中、上游东北坡的山脊(共...[查看详情]

景点类型:公园 

开放时间:

景点地址:象棋镇道家村石表山休闲旅游风景区附近 查看地图

立即预订

门票/旅行社
支付方式
票面价格
山水价
操作

暂无旅行社提供此门票的预订
景点介绍

石表山丹霞地貌区位于广西藤县西南缘象棋道家村西南侧,为一处北东走向的丹霞地貌区。该区西南缘以界排河、下游及排界河中、上游东北坡的山脊(共107Km)与容县自良镇北山丹霞地貌区为界,也是本区的西北边界。再转向北北东,经深濠村继续向北北东,经1.7Km后,沿象棋镇与岭景镇的分界线继续向东北走1.7Km至思罗河南岸的铜钟岩,为本区的北界。再沿道家村西侧和南侧红岩丘陵东麓及石表山东麓向南南西共走4Km左右至北流河西北崖的界排河口,是为本区东南界。本区由北北东—南南西长达3.9Km,从北西西—南东东的平均宽度为1.6Km,面积5.3平方千米。石表山主峰海拔296.6m,其东侧的北流河水面海拔为40m,故其相对高度为256.6m。

该区的丹霞地貌皆由下白垩统双鱼咀组(k1s)紫红色砾岩夹粉砂岩夹粉砾状砂岩所构成。上述红层倾向北西西,倾角为20度左右,在反岩层倾向一侧的山体南东东坡面极为陡峻,而顺岩层倾向一侧的山体北西西坡面较和缓,形成典型的单斜丹霞地貌。又因岩性软、硬不同,硬岩常形成陡岩,软岩则形成缓坡,以至在反岩层倾向一侧的陡峻坡面上,便有四级陡崖及其间的四级缓坡,崖高由10—75 m 不等。在石表山主峰西北面顺岩层倾向的缓坡面下部,在硬岩及近垂直节里的控制下,可形成长达800m,高达25m的北北东走向悬崖及崖麓缓坡。在本区南部当喜冲西侧的谷地东北坡的皇榜山(145.5),发育有宽约50m,高达25m左右的丹崖,其前方(南面)谷地东侧有浑圆岩丘,西侧有岩菇,风景独特(照片)。由东南向西北望石表山一带,层岩叠嶂,气势磅礴(照片),观后印象极深。

在道家村西南侧有凸片状风化形成的浑圆岩丘,西侧有岩菇,风景独特(照片)。由东南向西北望石表山一带,层岩叠嶂,气势磅礴(照片),观后印象极深。在道家村西南侧有凸片状风化形成的浑圆岩石丘脊(照片),丘脊顶部下方,有一风化穿洞,称“牛鼻鸣时”。此岩丘东北麓有一沿倾角65度节理发育的倾斜峡谷,峡谷宽达2—3m左右,其上方卡住一块颇大的蹦落岩块,可称为“幽谷含珠”。该处的紫红色砾岩倾向为250度,倾角为25度。石表山主峰北北东500m的“金炉宝鼎”(217.0),是一座南北长约200m,东西宽约30m的岩墙式丹峰。该峰南高(217.0)北低(150.0),峰顶平缓,稍向西北倾斜,四周皆为高达25—50m的丹崖赤壁所环绕,十分奇险。该峰西北崖麓,约在海拔150m处,有“观音影壁”岩,该岩有观音坐莲塑像。塑像后的岩壁,满生黑色藻类而呈黑色。该岩壁还稀疏发育有中、小型峰窝状风化洞穴。一些峰窝洞穴下方,因未受雨水润湿而不生黑色藻类,仍保持紫红色的岩石本色,因而形成自上而下的上大下小的长条状红岩条带,令人感到新奇(照片)。在“金炉宝鼎”西南崖,因岩性软硬的差别风化,形成规模较大的浑圆凹凸(照片)。从上述分水坳(180.0)向南沿陡峭的谷低稍曲折下坡,向东南望“金炉宝鼎”西南崖。

因该崖向北西西作缓倾斜的岩层有相对软硬之分,经差别风化后,沿岩层形成硬突软凹,使该陡崖的轮廓经凹凸成老妇向上望的形态,故称该崖为“啊婆望月”(照片)。在此向南南西基本沿海拔150m的等高线约走400m,基本都是沿一层额状洞的洞底走。这层额状洞宽度达400m以上,洞口高一般为3、5m,洞内缘高1—2m,洞深一般只有3、5m,最深也不超过10m。此洞沿一层倾向302度,倾角20度的紫红色砂岩经风化及崩塌而成。不少洞顶往往就是岩层面,洞高沿岩层面向洞内降低,是一座典型的额状洞(照片),被称为“赤壁长廊”。此洞中部有一段称为高秀岩。此洞西部塑有大佛,大佛东侧有小瀑布,称“长岩飞瀑”。此洞的一处洞壁上,由凹片状风化剥落形成八个峰窝状小洞穴。其中一个比较大,其直径约35cm,其下方有一缺口。其它七个较小,其直径由5—20cm不等,并分布于上述大洞周边,统称为“七星伴月”(照片)。赤壁长廊的岩壁上,还有数通摩崖石刻,文理奥妙,令人难解。此洞西缘还有古城堡遗迹,总之,此“赤壁长廊”是石表山的一处胜迹,旅游资源丰富,值得进一步开发。

本区的地貌发育史,可追溯到距今一亿三千七百万年的白垩纪初期,当时在中国发生了一次造山运动,在中国东南部形成一系列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山间盆地。在容县自良镇西南侧向北北东经藤县岭景、象棋、金鸡至藤县南郊秧地咀的长达50Km,宽达2—18Km的盆地,就是其中的一个断陷山间盆地。盆地四周山地风化的泥沙、岩屑、被流水搬运到盆地底部堆积下来。因当时气候比较干热,氯化作用较强,常使Feo2氧化Fe2o3。因Fe2o3的颜色是红色的,并把上述的泥沙、岩屑也染成红色。这些红色的泥沙,经过下白垩纪数千年从盆地四周的山地搬运到盆地堆积下列爱,越堆越多,越堆越厚,压力越来越大,温度也越来越高,最后把这堆积在盆地中的红色泥沙、岩屑,压实、胶结成为坚硬的下白垩统红色岩层。其中构成容县北山、藤县石表山、耙齿石、石岗营、三廉石、马鞍营、石狗营、狮子营一带丹霞地貌的红色地层为下白垩统双鱼咀组(K1s的紫红色砾岩夹粉砂岩及砾状砂岩,其厚度达280—1681[1]。

由这些岩层的较粗颗粒看来,搬运这些砾石,粗砂的流速还是比较大的,只有搬运粉砂时流速小。约在距今一亿年左右,即在下白垩纪末至上白垩纪初,中国有发生一次造山运动,使本区地壳上升,并使北山、石表山及马鞍营一带岩层倾向西北,也使耙齿石、石岗营、三廉石一带的岩层倾向西南。盆地遭受破坏,使得这个原来没有出口的内流沉积山间盆地转变成为有出口的外流侵蚀、剥蚀地区。水流沿着双鱼咀(K1s岩层的节理、裂缝进行下切侵蚀,对岩层表面进行剥蚀,加上崩塌、风化等作用,使双鱼咀组(K1s岩层分布区,有上白垩纪期间就开始发育丹霞地貌。

经过上白垩纪数千万年漫长岁月的侵蚀、剥蚀,这此丹霞地貌被夷平或还未被夷平,又发生地壳上升,再侵蚀、剥蚀,形成新的丹霞地貌。就是这样,再经第三纪及第四纪漫长岁月的多次地壳间歇性上升及侵蚀、剥蚀,最后形成现在的丹霞地貌。按齐德利、茹恩南在藤县太平狮山西麓大胜村蒙江第一级阶地、河漫滩相粘土粉砂层底部所采的样品年龄及其相对高度,经作者算得起地壳上升速率为0.977m/万年。此地壳上升速率经改正后为0.782m/万年。按作者的地貌年龄计算公式:D龄=H/DV升。式中D龄为丹霞地貌年龄(万年),H为地貌相对高度(m),DV升为地壳上升速率(m/万年)以石表山(296.6)的相对高度256.6m,地壳上升的速率0.782m/万年代入计算,其年龄为3228.1万年。以北山通天蜡烛(294.3)的相对高度252.3m代入计算,其年龄为328.1万年。以马鞍营(278。5)的相对高度166.0代入计算,其年龄为305.4万年。


交通指南

相关线路

景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