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当前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山西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新闻资讯 > 新闻内容
站内搜索: 类别:
>> 新闻内容

浅谈雁门关的辉煌历史与文化

发布时间:2014-01-14  点击:

“控天下之肩背,带五原之都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山西多边城重镇,多雄关古隘。这些关城是历史上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突的焦点,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大融汇的结合点,是中原王朝与草原王国的分界点。这里诞生了雄视千古的英雄名将,这里走过了化剑为犁的和平使者,这里留下了历朝历代的戍边策略和军事思想。苍凉悲壮的关隘边城,它所护佑的封建王朝早已作古,但它所凝聚的关隘文化却成为一笔珍贵的人文财富。

.关隘烽烟

代县在历史上之所以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其北面那座闻名天下的雁门关。做为自古有“三晋咽喉,中原锁钥”之称的雁门关,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算起,至少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了。长城考古专家罗哲文教授曾多次登上雁门关,老先生抚摸着李白.李贺.范仲淹.元好问.顾炎武.傅山等历代大诗人,大学者抚摸过的雁门关关墙,发出了一句“万里长城第一关”的慨叹。雁门关不单纯是一座名词意义上的关,它是由边关.边墙.边城等众多防御设施构成的庞大防御工程。今天,当人们沿着雁门关古道走进那迷宫一般的雁门关防御工程时,仍不得不叹服古人防御战争的神奇想象力。

1.雄关险隘忠烈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代县地锁晋北咽喉,雄屏中原腹域,历为三晋门户,战略要冲,境内的雁门雁关苍凉雄壮,在古道西风的映衬下,构成了中国韵味独特,旋律高亢的塞上关隘风情。

雁门关之于龙城太原,如潼关之于西安,居庸关之于北京,剑门关之于成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关固守,都城自保。自古有“得雁门而得中原,失雁门而失天下”的美誉。雁门关位于代县城北20公里处,关城位于雁门山顶,两边有雄关对峙长约1公里,墙高7米,依次有三座关门:小北门.西门.东门。小北门顶端刻有苍劲古朴的“雁门关”三个大字,东门顶端建有雁楼,不远处是靖边寺。西门右侧为关帝庙。关城左右边墙分置雉堞烽台。关城之内分别建有营房,校场。雁门关之雄险,古人形容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

2.寻找赵国残梦

    雁门关长城像雁门关一样的古老。从太原出发,沿高速公路穿越雁门关天险,回首一望,便是那蜿蜒其上的雁门关长城了。长城外面的城砖已被岁月剥蚀的片砖不存,黄土凝固的恢宏仍展示着当年奔腾万里的壮观气势。

雁门关长城始建于公元前350年的赵肃侯时期。赵襄子灭代后,赵国占有雁门关以北的山西地域。赵国中后期,上雄逐鹿中原,赵国渐渐无暇北顾,楼烦等少数民族乘机返回故地,雁门关成为赵国北部要塞。赵肃侯为了巩固北部边防,开始大规模修筑雁门关长城。

著名学者王亚平先生在《山西长城的历史与现状》中写道:“山西境内的战国长城主要是赵长城,也就是赵肃侯时修筑的赵城。此城东起河北涞源,北界蔚县南界之飞狐口以东之地,西行入灵五北境,夏西行,入繁峙县之北界,再西行,经应县,山阴到代县西北之雁门,即古代的勾注。又由北向西南行,入今宁武县之东南境,到阳方口附近,再西南行,经五寨,岢岚与岚县交界处到兴县,再行西北,到保德县黄河岸上。”沿着王先生为我们描述的线路,追溯二千多年前,这座古关隘和与其相连的墙体,曾是一个古老王国渴望强盛永远的寄托。正如雁门关无法阻挡强劲的北风一样。雁门关长城也无法阻挡一个王朝必然坠落的趋势。这道凝结着一个王朝美好希望的古老关隘只留下了一道道淡淡的残痕,而修筑过这段古关城的赵肃侯连同赵肃侯强盛的赵国已在历史的风沙中烟化成一个越来越遥远的名词。

3.狼烟塞上

   《唐书》载:“西陉,关名也,载雁门关山上,东西山崖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西陉关,东陉关并称为雁门关。两关载历史上演绎的最为精彩的一出大戏发生在北宋时期。这一时期,雁门关的地位凸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雁门关是宋辽两国的疆域分界线,雁门关成了关乎大宋朝安危的咽喉要塞。纵观整个北宋历史,雁门关上始终飘荡着浓浓的狼烟。

   《代县志》载:“雁门十八隘自宋有之。”仅十八隘之一的平型口在明代就设守备1员,百户1员,征操马军500名,守御旗军184名,又宣化府镇兵3000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设都司,巡检司,这片唐驻军,宋设寨,金置镇,元称州,清巡司,为通京孔道,自古旌旗烈烈,狼烟滚滚,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雁门古道

历史上,雁门关一带一直地处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交界地,因此,边贸活动几乎伴随了雁门关城整个发展历程。正如雁门关有两陉关,东陉关(即古雁门关与明雁门关)一样,雁门关下也有两条载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作用的古关道。雁门关古道向南北两面延伸,是古代一条重要的商业贸易通道。《史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纹不如依市门,此言未业,贫者之资也。”雁门“地边胡”由于军事原因,内地运来的大量物资时常有剩余,也在市场出售,使得与北方及西方少数民族在雁门关附近交流日渐频繁。明以前,与北方及西方少数民族的交往从古雁门关关道为主;明及明以后则以明雁门关关道为主。

1.二百年前的一部交通规则

雁门关地利门外立有一块分道碑,这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代州知州为规范雁门关古道上的交通秩序而制定的一部交通守则。碑文内容如下:

正堂禁示:雁门关北路紧靠山崖,往来车辆不能并行,屡起争端,为商民之累。本州相度形势,于东陲另开车道,凡南来车辆于东路行走,北来车辆从西路终由。不得故违,于咎未便。特示。乾隆三十六年三月吉日立。

读着这部好似如今人通行的规定上下车道的法令,再沿着雁门关古道,看着被成千上万的木轮车碾压过在青石板上赫然留下的两道深深的车辙。可以想象到当年雁门关上繁忙的运输景象。

和平年代雁门关隘门洞大开,关楼上是来回游戈的兵士,关楼下是出出进进的商队,南方运载名茶精丝的商队过此洞而往塞漠,北方的胡马满载着盐巴玉石过此洞而赴中原。熙熙攘攘的马队商旅,接踵而至的胡汉人流,挤满了雁门关。此外,四周还驻扎着大量的戍边将士。源源不断汇聚而来的各种商品,供应着军队和边民,整个关内关外,到处充斥着士兵们的呵斥声,骡马的嘶叫声,商人们的吆喝声,边民们的招呼声喧器沸腾,响成一片。

2.消失在雁门关下的商业文明

   《山西通史》载:“除太原府的太原外,代县也是出商人的地方。”战国时期的雁门人班壹,曾因畜牧牛羊而富甲天下。曹魏时期的莫含,也是因通商内外而显赫一时。代县商人是晋商中一支,从雁门关古道上走出的晋商团队中也活跃着雁门商人的背影。

   据邓九刚先生《茶叶之路》一书介绍:“嘉庆五年(1800年),由恰克图输出的货物仅茶叶一项,即达2799900俄磅,价值280万卢布,较乾隆时大增。至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输俄茶叶即达67000箱,约合500万磅。若输出之茶拆中皆按中品计算,中国人收入可达500600万卢布。

”又据俄学者霍赫洛夫《18世纪90年代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一文所载:“1818年运往恰克图的中国商品为3450驼和1420车,合计为78.5万公斤,而到了1829年,一跃增长为9670驼和2705车,合计为188.5万公斤。”雁门关人的商贸活动伴随着晋商的崛起而达到极盛。据代县志记载,清朝中叶时,代县境内有商号700余家,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随着商务活动的增多, 钱庄业也应运而生。据县志载,清朝时全县共有当铺26家,钱庄30家,著名的有天兴当,日昇当,祥瑞当等。

   尽管雁门关“商埠经济多门路”尽管关脚下勤劳、诚实、信用、善于理财的人民施展浑身解数,使雁门古隘显赫一时,但在19世纪末,伴随着急聚的社会变革,随着大清王朝的覆灭,一个繁荣的商业枢纽轰然倒塌。

.白发雁门

那蜿蜒的古城墙,那巍峨的古城楼,小心翼翼地掀开发黄的历史,李牧、李广、薛仁贵、李克用、杨家将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便会一一扑面而来。烽火台、古城楼……触目所及的尽是中国历史的精彩章句。把耳朵贴到破败的关门上,仿佛可以听到这位老人在早已隐入历史深处的隆隆战鼓声……

1.一颗长在历史中的大树

   雁门关历史上一直处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区与中原汉民族农耕文化区的交界线上,这两大板块在此经过上千年的碰撞、交融、形成了今天这个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雁门文化区。

   雁门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1)       萌芽时期:当人类进化到有了贪欲,有了争斗的时候,这座壁垒大山上不失时宣的凸显在人类发展的历史地平线上。于是在赵肃侯时期,大山上第一次出现了防御北部匈奴的城墙,奋力图强的赵武灵王又在城墙后面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广武古城,在城墙上防守匈奴的李牧也因显赫功勋成了那个时期最响当当的明星。

(2)       生长时期:这个时期大至从秦统一六国至北宋历经一千三百余年。雁门关为核心的军事防御设施建设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雁门关的背面建立起屏障雁门天险的城堡,雁门山各隘口矗立起堡塞相连的坚固壁垒,雁门山上则是蔚为壮观的雄伟长城,雁关关内便是那一座座已寂寞站立二千余年的烽火台了。

(3)       繁盛时期:从金元至明清以雁门关为核心的军事防御体系建设达到极盛,前有两关四口十八隘防御阵地,后有三十九堡十二联城防御

纵深,中有蜿蜒坚固的雄伟长城,使整个雁门大地形成了一个世所罕见的,前后左右相互勾连的宏大军防工程。在这一时期,雁门关周边的农业、建筑、商业、儒学等均达到历史上最辉煌的高度,将雁门文化推向了历史的巅峰。

(4)       新生时期:从清末至现在为雁门文化的创新时期。至民国,特别是新中国以后,边塞地位已成为一个遥远的历史记载。几千年来积淀形成的雁门文化,经过新的,现代文明的冲刷和撞击,正进行着裂变和升华。

  绪论:

    残阳下的雁门古隘,犹如一个饱经风霜的耄耋老者,那斑驳的墙体、曲折的古道、高耸的旗杆,仿佛在传唱着一曲带着浓郁山西风味的道情戏,古朴悠长又不乏苍劲有力,让人无不为之怦然心动。如今的雁门关,老戏新唱,成为和平的代言人。她收起了曾经的金戈铁马,张开热情的臂膀迎接四面八方的游览者。2009年,雁门关风景区从关南、关北的前后腰铺到巍巍雄关的核心景区,在绵延十华里的雁门古道上,维修关楼,修复古道,恢复古迹又回到原来山峰俊秀、雁阵穿行的历史场景之中。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0351-2725235

咨询热线: 0351-2725236

24小时值班电话 13633477266

24小时值班电话 13934549520

山西旅游客服1 

山西旅游客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