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当前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湖南中联国际旅行社 > 新闻资讯 > 新闻内容
站内搜索: 类别:
>> 新闻内容

旅游本科校企人才培养观的融合实践

发布时间:2014-01-10  点击:

旅游本科校企人才培养观的融合实践


    □周杰杨兮

    高校办学的宗旨就是为社会培养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而当今社会用人的主体就是各类企业。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高校所培养的学生其主要就业单位便是各类旅游企业。因此,为培养迎合旅游企业用人需要的人才,开办有旅游专业的高校旅游院系应在专业教学中积极融合企业的人才培养观。唯有如此,高校所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才能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高校办学的社会效益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因此,校方应该联合用人单位共同开展教学改革。笔者以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以下简称贵州师院地旅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旅游人才培养观的校企融合实践。

    2011年9月,贵州师院地旅学院首届旅游管理专业“金辉集团委培班”开办,教改拉开序幕,以融合校企人才培养观为宗旨落实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其中企业参与教改是其基本原则。各个教改环节围绕学生求学与就业的脉络展开,分别涉及学生入校前、在校求学以及毕业后一年等三个时间段。在众多表现形式的教改实践中,以订单培养为主要平台的合作办学是最为典型也最为有效的校企旅游人才培养观融合模式,该模式主要体现为校企共制教学计划、校企联合教学以及毕业生动向追踪与分析等环节。

    1.校企共订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即为融合校企双方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途径。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既能有效指导校方顺利开展专业教学,也能使企业方明确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最关键的功能在于能让学生在求学过程中获得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系统化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

    在开展教改以前,贵州师院地旅学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几乎为闭门造车,即使对外界有所参考也仅仅是参考教学科研型大学甚至是科研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而他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不顾及企业的人才培养观。贵州师院地旅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阶段,校企双方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交流平台,以书面文字的形式达成校企旅游人才培养观的初步融合。

    2.“请进来”与“走出去”

    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仅是指导实践的指导文本,只有通过联合教学实践才能真正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际指导价值。开展校企联合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就是“请进来”与“走出去”。“请进来”就是让企业管理层进入校园参与旅游专业教育,“走出去”的主要含义为旅游专业教师进入合作企业获取感性认知并提高理性认识,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将课堂延伸至合作企业。

    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可决定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心理认同程度,若学生无法通过入学教育对旅游管理专业形成清晰的概念,也就无法在求学伊始就从内心深处认同旅游管理专业。而一旦自我认可程度降低,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也会随之大打折扣。

    为提高入学教育的正向引导作用,树立学生的专业信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认清旅游行业的职业发展前景,必须邀请旅游企业高层参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入学教育,以便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旅游企业对高层次旅游人才的要求与期望。自实施旅游教改以来,贵州师院地旅学院都积极邀请一些旅游企业高层深度参与旅游专业的入学教育。

    此外,将入学教育场所延伸至旅游企业同样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通过参观一些典型的旅游企业,并由企业高层出面作企业文化宣讲,能促进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企业的人才观。

    通过入学教育的“请进来”与“走出去”,不仅使校企双方的人才培养观得到进一步交融,也让贵州师院地旅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新生对本专业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印象,专业认可度也随之得以提高。

    近三年以来,虽然贵州师院地旅学院填报第一志愿为“旅游管理”的新生比例并未提升,但申请转专业的学生数量却逐年下降,这正好从侧面证明企业参与的入学教育模式对增强学生专业认可度的积极意义。

    理论教学

    教学计划的落实也离不开旅游企业的积极参与,旅游企业参与执行教学计划的模式同样表现为“请进来”与“走出去”。

    “请进来”最直观表现就是经常邀请企业中层与高等管理者参与某些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通过企业管理层参与理论教学传播企业的人才培养观,使学生在校内理论学习阶段就已经对企业的人才评价体系甚为熟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积淀与稳步提升。

    贵州师院地旅学院在旅游教改之前尚未邀请企业方参与理论教学,2009年5月,笔者在与临近毕业的2009届毕业生交流求职意向时,有70%的学生甚至无法给出大致的职业发展目标。自从2011年9月完全实施企业参与理论教学模式后,有40%的新生都能够清晰描述职业意向。

    虽然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的职业意向也会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但至少学生已经有能力给自己设定一个职业发展方向,而正是学生相对清晰的职业意向为贵州师院地旅学院深化旅游教改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

    理论教学的“走出去”就是将部分理论教学环节安置在企业内开展,利用企业的真实环境让学生切身体验企业的用人标准、用人原则以及人才评价体系等人才培养观构成要素。例如安排学生参加企业的入职培训,并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安排学生参加企业的在岗培训,通过参加此类培训促进学生对相应旅游企业人才培养观的直观理解。

    实训教学

    贵州师院地旅学院校内实训一是邀请企业业务骨干进入校内课堂指导实训,二是将部分实训环节安排在企业实际环境中开展。

    请企业业务骨干上实训教学的目的有二,一是提高操作层面的技能培训效果,二是加强服务意识教育的针对性。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最佳的技能培训导师莫过于相关企业的业务骨干,而且加强服务意识教育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操作技能的培训。

    可接纳实训教学的企业既包含校内企业也包括校外合作企业。以贵州师院地旅学院为例,可参与校内实训的校内企业有培训中心、校属思源宾馆、校属贵州教育旅行社等企业实体,校外合作企业主要指合作办学的本地旅游类企业,同时也包括只存在实习与就业合作的本地旅游类企业。

    3.毕业生动向追踪与分析

    追踪与分析旅游专业毕业生的业内就业率与业内发展率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校企人才培养观的深度融合。

    如前所述,贵州师院地旅学院推行融合校企人才培养观的教学改革,其目的是培养迎合旅游企业用人需要的人才,如若学生在毕业后的业内就业率偏低,这既有可能是学生不愿从事旅游行业,也有可能是旅游企业不愿接纳,而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说明校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关校企人才培养观的融合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如果学生在就业后的业内发展率偏低,也反映出校方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否则会因为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对旅游企业人才培养观的理解与领会而无法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虽然业内就业率与业内发展率指标不是评判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的唯一指标,但只要利用得当,它们确实能成为极具指导价值的旅游教改参考信息。

    贵州师院地旅学院目前所开展的旅游教改虽然促成了旅游人才培养观校企融合模式的初步构建,但也存在亟须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校企双方在旅游人才培养观上也无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歧异,例如有些专业课程,企业觉得没有开设的必要而校方认为具备开设价值。究其实质,无非是校方认为是投资的事情,企业却认为是一种消费,企业偏向于关注实践育人的经济效应,而学校则更看重理论育人的潜在功效,诸如此类的价值观差异都需要深化旅游教改才能得以解决。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联系方式

旅游顾问① 0731-85264680

旅游顾问⑶ 15388904680

24小时热线 18674390616

个人定制 

团队咨询 

旅游顾问 

签证咨询 

门票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