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按 列表 | 普通 浏览

神奇迷人的甘肃和政

[ 2012-11-26 21:56:00 | 作者:邓仲祥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你或许未曾听说——王母娘娘的宫女金箫,下凡在风景秀美的松鸣岩,留下了民间文艺奇葩——花儿。

这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巍巍太子山,绵延数百里,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古动物遗迹丰富,自然景观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陇上绿色明珠”、“古动物化石之乡”、“中国花儿传承基地”之美誉。这就是久负盛名的甘肃和政,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些历史传说扑朔迷离,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巍巍太子山下秦太子扶苏镇守边关,家喻户晓;明朝大将邓愈征战吐蕃,血战万人泉;前凉时期的金剑古城遗址,历史久远,齐家文化、寺洼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为这块古老的土地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是一块古生物的伊甸园,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丰富的古动物化石,以和政为主体的和政地区,共发现80多处古动物化石出露点,出土的古动物化石分属距今3000万年——200万年之间的新生代晚期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迄今为止,馆藏各类化石标本达30000万多件,分3纲8目150多个数种。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这批化石,种类之繁多,数量之丰富,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见。在古生物学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以活佛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领藏、汉、回民众反抗国民党暴政的肋巴佛的革命故事,为这块土地注入了红色的记忆。

走进和政,亲近和政,揭开神秘的面纱,感悟和政悠久而丰蕴的历史,感受和政深厚独特的文化,领略和政独具神韵的风情,饱览和政秀美多姿的风光,你定会惊喜的发现:这是一块神奇迷人的地方?选这块神奇的土地,将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紧紧连接在一起,成为中原农区和西部牧区的过渡带。

——这里是“古生物的伊甸园”。和政是远古时期古生物繁衍栖息的乐园。和政出土的化石,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世界罕见,有极高的科研、珍藏、展览价值。其中三趾马化石储量和采集的头骨化石标本数量均为欧亚大陆之首,超过了世界最著名三趾马动物群产地皮克米和萨拉摩斯;铲齿象动物化石不仅在我国而且在欧亚大陆上也是最丰富的,其数量超过了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和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藏。其中以“和政”命名的“和政羊”化石,属世界独有种群。不仅填补了我国哺乳动物化石收藏中的一项空白,还为研究我国新生代晚期第三纪古地理古气候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政古动物化石分别埋藏于四种岩性不同的地质层中,这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变迁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证据,它的潜在的尚待发掘的价值不逊色于闻名于世的珠峰南坡西瓦利克,具有世界意义。这些化石的出土与发现,掀起了青藏高原隆升变迁的神秘面纱,打开了人类窥视黄河古老文明的窗口。和政化石被誉为:“东方瑰宝,高原史书”。每一位热爱大自然的人们来到这里,都将经历一次心灵的震撼。

——这里是“中国啤特果之乡”。和政林果业资源丰富,本地特色林果——啤特果风味独特,闻名遐迩。每当金秋时节,大街小巷水果摊上都摆有啤特果,个大皮薄,汁丰肉多,芳香如酒,可口如蜜,是地地道道的地方特产。如今,人们发现啤特果含有丰富的醇类、糖分、氨基酸、有机酸等成分,而且含有多种维生素集各种水果营养成分于一身。经试验,啤特果还可以制成果脯、果干、果酱、果汁等新产品,具有深度开发的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里是“中国双低杂交油菜之乡”。由于和政平均海拔高、日照时间长,环境质量好,是油菜的理想种植区。和政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依托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油菜制种基地,大力发展油菜产业,种植面积达16万亩以上。每当盛夏时节,满山遍野油菜花飘香,到处充满金黄一片,令人陶醉和神往,真是“万亩菜花黄金海,胜过江南香雪海”,更是游客欣赏田园风光的好去处。

——这里是“陇上绿色明珠”。和政森林覆盖率为31.9%,景色秀丽,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随处是景色,遍地为画卷,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松鸣岩为龙头的“宁河八景”,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太子山风景名胜区、寺沟、半草岭等原生态自然风景区10余处,每106平方公里就有一个景区。

——这里是“中国花儿传承基地”。和政是中国花儿的两大体系——河州花儿和洮岷花儿的荟萃之地,是河州花儿的南乡大本营。“花儿”位列世界民歌之最。在和政,你可以听到最地道的“花儿”,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山间小道,处处飘荡着“花儿”美妙的旋律。每年的花儿会就是一片“花儿”的海洋。和政秧歌,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阵容庞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是临夏地区特有的一项民

分类:默认分类 | 评论:1 | 阅读全文(317)

珍钱汇集的五代十国

[ 2012-11-27 23:03:00 | 作者:邓仲祥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中国最珍贵的古钱币有不少都集中在五代十国时期,即公元907—960年,时间跨度为53年。据华光普主编的《中国古钱目录》封底古泉50珍所列,就有13品名列其中。因当时兵荒马乱,政权更迭,有些钱币铸量少,再加上历代熔铜沉淀损耗,流传下来的寥寥无几;有些钱币来不及铸造就国破家亡死于腹中,流传至今的已成凤毛麟角。

这里所列举的五代十国珍稀钱币达24品之多。如朱温于907年废除唐代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叫后梁),年号为开平,遂铸开平通宝。开平通宝为隶书真体,直读光背,径3。4厘米,今发现存有4枚。

五代初刘仁恭据燕称王时,铸造永安一十、永安五百、顺天元宝背上月下千大钱3品,面文真书犹含隶韵,钱体厚重,均为孤品;刘仁恭之子刘守光后梁乾化元年(911年)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应天,并铸应天元宝,钱文真书,径3。8厘米,背穿上铭一“万”字;所铸乾圣元宝为真书,径3。5厘米,背穿上铭一“百”字;应圣元宝,径3。45厘米,背穿上铭一“拾”字。背穿万、千、百字,同为一种掠夺性虚值大钱。刘氏父子以暴虐闻名,在专横时期,内杠外祸不断,无暇兼顾铸造钱币,于913年被后唐庄宗攻灭。应天、乾圣、应圣3品今存世仅各1枚,均流入日本。

唐末,王建据西川,后来兼并东川和汉中等地,于907年自称皇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建都成都。王建,目不知书,但喜与文士谈论,当时唐名家世族,多避乱于蜀,被称“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911年王建所铸永平元宝,形仿唐开元钱,但制作不精,钱文隶书,旋读光背,永平二字接近真书,径2。3厘米,重3克左右,传世罕见。刘龚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自称帝,国号大越,次年又改号为汉,称南汉。他在位25年,搜刮各种珠宝珍玩,建造一座珠殿,以供他极尽享受;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为了压榨百姓,便铸造了大量铅质钱在市面上流通,取代了铜质铸币。所铸乾亨通宝,钱文真、隶并书于一体,对读光背,径2。4厘米,重3。5克左右,文字较重宝端正,由于大量铸造铅钱,铜钱传世甚少。十国前蜀王建之子王衍,公元919年所铸乾德元宝,钱文隶书光背,折五型仅见3枚左右。

前蜀之后,孟知祥据蜀,让将相大臣任意搜刮。孟昶继位后,将相大臣更肆无忌惮,甚至掘坟墓求财物,不断掠夺,民众穷苦无奈,迫切要求改变现状,后蜀不战而亡。所铸广政通宝、大蜀通宝两品,钱文隶书,径2。4厘米,重3。5克,传世绝少。

黄巢起义时,木匠出身的许州人马殷投身军营,十年数中,凭借他的勇敢,占有湖南等地,授梁楚王之封,修天策府,加封上将军。于911年其开府庆典铸天策府宝铜钱、铁钱,便于馈赠之用。天策府宝,钱文真书含隶韵,径3。8厘米,重33克。大样径4。2厘米,据说传世只有40余枚;所铸乾封泉宝,钱文隶篆兼备,背文为:天府、天策、天、策,径3。8厘米,重22—32克,仅存有1枚;乾元重宝有大小赦品,文字形制与天策府宝、乾封泉宝相近,世仅存2枚。

十国中闽王审知905年铸闽开元通宝当十钱,径4厘米,重22。5克,背有巨星,由于战乱,所铸稀少。925年王审知病死,子王延翰继位,父子均为暴君。闽于939年所铸永隆通宝,分铜、铁两种,径3。8—4厘米,重20—25克,背穿上“闽”字,穿下仰月,因铸行不足一年,存世极罕。十国闽王延政943年称帝,因国小民贫,战事不息,又加重赋税筹措费用,自顾不暇铸钱,所用天德重宝,钱文真书,背穿上“殷”字,径3。2厘米,传世1枚。

后唐明宗李嗣源于926年即位,在他称帝的7年中,战事稀少,屡有丰年,百姓获得短期喘息。所铸天成元宝,钱文精良清晰,元字右挑,光背无文,径2。3厘米,重3。4克左右,当时铜价上涨,毁钱铸器可获厚利,所以铸量不多,系五代钱中珍稀品。934年李嗣源养子李从珂即位,建元清泰。一时府库空竭,犹不足支军饷,且两年后亡于晋,唐末帝自焚死,清泰年只存两年,所铸清泰元宝,面文直读光背,笔体五代风韵十足,径3。45厘米,由于铸期短,传世1枚。

南唐创始人李昪原封齐王,于937年所铸大齐通宝,面文隶书,径2。5厘米,重3克左右,传世仅见3枚。李昪的儿子李璟称南唐中王,于943年建元保大。所铸保大元宝,径3。25厘米,钱体制作精良,面字接近真书,背穿上一“天”字,现存世不过5枚左右;永通泉货铸造半年即止,民间销钱铸器,以获厚利,故存世量甚少;李璟后期铸过大唐通宝小钱,存世尚多,但大唐镇库特大型铜钱则属孤品。南唐后主李煜是写词高手,但治国不力,于975年被宋所灭。

分类:默认分类 | 评论:1 | 阅读全文(255)

南阳山放歌

[ 2012-11-28 11:31:00 | 作者:邓仲祥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1)
  南阳山,你是时间键盘上传送指针运行的驿站?
  车辙轧过的轨迹在你周身上轻轻烙下盘陀的曲线,一条黑黝黝永恒的飘带从头顶弯曲落下,穿过树林绕过沟坎,七折八拐维系着一个天南地北的明天。
  普普通通得再无法普通的容颜,从未对白天热闹和夜晚寂静发泄过一句报怨!
  于是,诞生了一个分秒必争的鼎盛季节,深深扎根在逶迤蛇形的胸间。
  哦,鹅卵石铺就的纽带哟,无数次滚滚车轮抖落了不知多少个日月星辰的夙愿;
  想逃避滚动的喧闹却剪不开情愫扯不断爱恋,为你添彩得春光无限。
  你没有华丽的外表向人炫耀辉煌的一瞬,但不愿寂寞又回味追寻孩提时的天真烂漫;
  你的名字不知从哪个时代叫得悠长响亮,三百六十五个时辰轨道不凝滞划过廖廓的天边;
  你昂首挺胸迎接八方来客,依然掏出炽热真诚来感激跋涉者的思念。
  有人说,你的传说宛转动听,摇曳隐醉了不知多少个过往游人的心弦?
  (2)
  春天,为你披上绿茸茸的向往;
  夏天,为你斟上馥馥醇馨的呼唤;
  秋天,为你传送硕果收获时的激动;
  冬天,为你感化萌动春的诗篇。
  
  (3)
  你没有大都市火爆的流行色,却有远方游子投来的真挚祝愿;
  时空的隧道悠悠漫长,你永不变形的躯体时时展现出想往风韵的春天;
  无数回车轮碾不碎滚烫的企求,你永远年轻的生命蓬勃旺盛如日中天;
  不能忘却的记忆呵,归途的企望还是那样飘渺遥远?
  旋转的轮印里有你期盼的梦想,向前延续的飘带从春的笑靥中绽开一个绿莹莹的生机盎然。
  迷离恍惚撵不走甩不掉延伸的希望哟,永远矗立在够不着天的高高山尖!
  放开喉咙喊一声亮堂堂的你呵,听不见回声缠绕轻轻荡漾在蓝天白云间;
  崎岖的五线谱上弹奏着一个绿油油的乐章,那是你用生命坐标铸就的摇篮!
  你把春天的故事唱得最好最亮,唱来了绿荫,唱出了心愿。
  于是,你没有胆怯乏味的心计迹象,纳春秋四季的礼赞去掀开执着追求的帷幔;
  你巍峨的屏障隔不开辙印的点缀,同情怜悯舍弃造化那是被人遗忘的谣传,延长的希求不停滞的奔走向目标冲刺,不时转弯处奏响的鸣笛在错落有序的碾滚中为你摇旗呐喊!
  撷一路绿意,扬一路风尘,呼啸而过的祝福中,你走向辉煌,走向平安! 

分类:默认分类 | 评论:1 | 阅读全文(254)

蒿支沟印象

[ 2012-11-28 14:30:00 | 作者:邓仲祥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蒿支沟,你是一支土得连一丝韵味没有干巴巴的山歌,只要掉牙的老爷子信步喊一声漏风的调,连三岁的孩童能哼一哼的笑,怎么会红红火火时髦成一溜风?
  东和西延伸的希望装满大都市流行色的腾飞;
  南与北拓展的期盼飘起果实醉意的微笑。
  在这里交融成一堆春夏秋冬不灭的熏熏篝火,点燃起匆匆过客追忆的梦。
  你从远古走来,历史的脚步迈进了斑斑印迹消逝的流光,从遥远的丝绸古道飘来若隐若现驼铃的叮当,流淌了上千年风云蚕食挣揣的求生记忆,从此消失了一个三关锁钥的城池,永远凝固在金剑县城遗址出土的箭镞,向人述说铁马横扫日月滴血的悲壮故事。
  至今,在田野地头随手掘出一块块秦砖汉瓦鼎盛时期的停滞,一枚枚古钱币记载着驿站雄风何等的壮哉辉煌。
  你从昨天走来,泥泞的坑坑洼洼的乡间道上盛满了创业的艰辛,用汗水浇筑成一条平坦宽敞黑油油添染的人间飘带,永远塑造了一代人瞬间光彩的一幕,圆了多少人渴望依旧的心梦。
  那时,车辆的拥挤只能在联想中流淌,偶尔一辆呼啸驶过,扬滚滚风尘一路,卷长长白雾一道,这里的人习惯了吃土的日子顾不上讲究,耕耘收获明天的希望才是堂堂正正的康庄正道。
  如今,高楼耸立了国强民富的尊严,宽阔的坦途伸进了庄稼人的心坎,黑黝黝的色带跳起来了蛇形的舞爬进了大山深处,错落连续的车流就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缓缓驶向交通安全栖身的港湾。
  于是,这里的街头有了热闹非凡的一瞥镜头:
  赶集大嫂笑眯眯目光的影子;
  回族老者做礼拜身穿的长衫;
  东乡族少女羞涩低头甩起辫扎的红花;
  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携领咿呀学语的小孙儿一步一睨的呼喊;
  还有做生意追赶黎明,搞工程挑起晨星,开“面的”雷厉风行……
  刹那一瞬,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立轴画的繁华亮点。
  你向明天奔去,鳞次栉比的百货小商店收藏起多少过路人触目的眼光,等待红彤彤的朝日走进甜蜜蜜的日子里,把新时期的直通快车驶向装满果实累累的欣慰岁月,凝视等待辉煌的相约!
  硕果的欣慰还会在遥远处频频顾盼?
  此刻,时间脚步的节奏渐渐溶进了太阳的余晖里,车辙的轮印碾碎了街道日月时辰的热闹,走过的路途摄进了永恒定格的记忆中,回首感慨留给后人一个日新月异的精彩世界。
  蒿支沟,你博大的胸襟喜迎春的印象,捧回绿的思念,感谢沉甸甸的麦穗,邀请更新换代的车流,长时等待曙光再一次染红大地的快慰,走向更加辉煌的一刻!
  明天,真的还会远吗?

分类:默认分类 | 评论:1 | 阅读全文(268)

中科院专家专程莅临和政“传经送宝”

[ 2012-11-30 00:21:00 | 作者:邓仲祥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11月19日、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侯素宽等一行,在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对专业工作人员进行了两场业务知识的讲授,在培训会上,邓涛、侯素宽研究员通过多年的研究经验,身临其境地讲授化石研究的成就与感受,通过多媒体展示,对和政化石的发现、地层的形成与结构、化石的分布与研究价值、四大动物群生存与古环境、古气候以及弓颌猪的生存环境与研究成就等方面进行了生动讲授,并现场解答了专业人员提出的在化石方面遇到的相关难题,不愧为是两堂既生动又具有专业性,也有科学性很强的教育课,使参训人员深受教育,备受启发。

2003年9月,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授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政科研基地”;2004年10月,和政成立了“和政古动物化石研究所”,特聘中科院院士邱占祥,研究员王伴月、邓涛、侯素宽、美籍专家王晓鸣,省博物馆研究员颉光普、孙志谦为和政古动物化石研究所专家组成员,并进行了长期的科普合作与科学研究,持续开展了古动物化石的抢救性挖掘与保护工作。

甘肃和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20世纪50年代末期,沉睡了千万年的文化积淀被当地农民在农田耕作,水利建设时陆续发现。起初,群众并没有认识到化石的珍贵价值,只把它当成是中药中的“龙骨”而大量挖掘,廉价卖给药材收购站。十多年中,也有部分群众发掘和收集,保存了一大批比较完好的各类古动物的头骨和肢骨。从20世纪70年代起,化石的科学价值开始受到有关专家和教授的重视。1962年,邱占祥院士首次到和政地区进行哺乳动物化石的调查和考察。1974年4月,邱占祥专程从北京赶到和政进行对化石的考察研究,1987年,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了在和政发现的大唇犀化石,2000年描述了和政地区三趾马动物群中的一种特征性的麝牛亚科动物,命名为“和政羊”。同时甘肃省博物馆研究员谢骏义,兰州大学地质系谷祖刚等许多专家、教授都为和政化石的发现及保护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曾先后把化石作为科学研究材料予以收集和研究,还有不少省内外博物馆都来和政收集化石作为展览标本。中科院邱占祥、邓涛等专家多年潜心研究了《临夏盆地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群演替及气候环境背景变迁》、《和政地区晚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群的演替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临夏盆地新近纪长鼻类个体发育和系统演化研究》等科研成果。并协调于2001年——2009年和政先后举办了四次国际性化石研讨会,广泛征集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保护与开发方面指导性建议,也得到国家有关部委、中科院及省州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对抢救、保护与开发和政地区古动物化石这一珍贵资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01年12月3日举办的“中国和政地区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群保护开发研讨会”上,国家最高科学奖获得者、中科院资深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资深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杨遵仪,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地质古生物研究员周志炎,中科院院士、兰州大学学位委员会主任李吉均以及胡长康、张开逊、朱敏、丁仲礼、薛祥熙、韩家懋、李凤麟、邱占祥、邱铸鼎、王伴月等我国地质与地球物理、古脊椎动物、地质古生物、地球环境、古生物研究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在参观考察和政馆藏的化石和出露点后,一致认为,和政县出土的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珍藏价值和展览价值,在数量、品种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超过了我国铲齿象和三趾马动物群的经典产地内蒙古通古尔和山西保德,并且远远超过了希腊的皮克米和萨拉摩斯。这些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连续剖面是反映青藏高原隆升历史的不可多得的证据,他的潜在的尚待发掘的价值绝不逊色于闻名与世的珠峰南坡的西瓦利克,具有世界意义。其数量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见。

迄今为止,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馆藏化石3万多件,分属三刚8目150多个属种。这批馆藏化石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分别埋藏于和政地区四种岩性不同的地质层中:底部红色砂砾岩中埋藏着距今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下部河湖相地层中,埋藏着距今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中部以红土为主,埋藏着距今1000万年左右的三趾马动物群;上部的黄土堆积中埋藏着200万年前的真马动物群。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铲齿象头骨个体发育系列史;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头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同时专家确认:“和政发掘的化石,是举世罕见的铲齿象和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其数量远远大于整个欧亚大陆已知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地点的采集数量,在全世界是少有

分类:默认分类 | 评论:1 | 阅读全文(227)

“临夏鸵鸟”化石改写了鸵鸟在中国的演化史

[ 2012-12-04 23:57:00 | 作者:邓仲祥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馆藏各类化石标本都以哺乳动物化石为主,鸟类化石标本几乎是一项空白,在研究鸟类方面缺乏必要的事物信息源。近期,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经过多方积极努力,征集到一具比较完整的鸟类化石标本,经中科院专家鉴定,具有很高的收藏研究和研究价值,填补了一项甘肃鸟类化石收藏中的空白区。
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在一号馆开馆前,曾发现过一具比较完整的鸟类化石,当时由于县上经济拮据,也没有认识到鸟类化石的珍贵之处,再加卖方索价过高,当时没有及时征集,导致珍贵鸟类化石外流,成为化石收藏史上的一幢憾事。这具鸟类化石被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抢先征集,成为镇馆之宝。
近两年,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征集到一件属于晚中新世地层中的大型地栖鸟类腰带骨骼。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侯连海等古鸟类专家研究,属早期的鸟纲、平胸目、鸵鸟科,鸵鸟属(Struthio),是一种新的种类,根据动物化石的稀有性,在临夏盆地首次发现,并命名为“临夏鸵鸟”。“ 临夏鸵鸟”一种巨型鸟类,比现在的非洲鸵鸟还大,鸵鸟是现存鸟类中体型最大的鸟类,它的前肢已经十分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没有飞行能力,两趾行走。甘肃鸵鸟的材料代表了早期鸵鸟保存最好的骨骼标本之一,这一发现也将鸵鸟在中国生活的历史向前推移数百万年。在鸵鸟化石中,“临夏鸵鸟”具有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腰带。“临夏鸵鸟”的发现表明晚中新世鸵鸟已经广泛分布于非洲和欧亚大陆。 鸵鸟早期的材料,都发现于上新世后;“临夏鸵鸟”地质时代,为晚中新世。“临夏鸵鸟”化石通常和三趾马动物群共生,化石产出地区临夏新生代沉积盆地从渐新世至全新世的地层保存连续完整,产大量哺乳动物,其中也含不少鸟类化石.其生存环境为广阔的湿地和草原。
鸵鸟是最大的鸟纲动物,据古生物学家考证,在地质时代第三纪时期晚期,鸵鸟广泛分布于欧亚各地。后来,由于地壳变动,受大气候、生态环境剧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它地区的鸵鸟先后灭绝,现今的鸵鸟只分布在非洲沙漠、中南美洲、澳洲大陆极为狭小的地区,它们分别是非洲鸵鸟、美洲鸵鸟、澳洲鸵鸟三兄弟。它们个头大、腿高、颈细长、头小,视觉敏锐、听觉灵敏,能很好地适应草原生活。
但甘肃和政博物馆馆藏“临夏鸵鸟”只有一件鸟类腰带骨骼 ,对进一步研究鸟类化石演化还有一定的难度和困难,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一直寻找这方面的有力证据与材料。近期,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发现一具比较完整的鸟类化石后,通过多次跟卖方商议、洽谈、争取,最后征集入馆,没有让这一珍贵鸟类化石外流。这具鸟类化石被中科院专家鉴定,这一具比较完整的鸟类化石标本,也属“临夏鸵鸟”。鸟类整体上要形成化石的概率非常少,而且要见到它的机遇更是难得,所以在研究鸟类化石标本上非常有意义。但这具“临夏鸵鸟”化石保存完整,像这类比较完整的鸵鸟化石,迄今为止在全国各大博物馆很难见到,是一具难得的鸟类化石标本,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临夏鸵鸟”的发现不但丰富和充实了鸵鸟材料,而且填补了和政馆藏化石甚至全省化石收藏中的的一项空白,对进一步研究鸵鸟类早期演化提供了最重要的实物证据。
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以中科院研究基地为支撑,多年开展了古动物化石的保护与科研工作。2003年9月,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授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政科研基地”;2004年10月,和政成立了“和政古动物化石研究所”,特聘中科院院士邱占祥,研究员王伴月、邓涛、侯素宽、美籍专家王晓鸣,省博物馆研究员颉光普、孙志谦为和政古动物化石研究所专家组成员,并进行了长期的科普合作与科学研究,持续开展了古动物化石的抢救性挖掘与保护工作,多年潜心研究了《临夏盆地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群演替及气候环境背景变迁》、《和政地区晚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群的演替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临夏盆地新近纪长鼻类个体发育和系统演化研究》等科研成果,引起了古生物界的轰动。迄今为止,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馆藏化石3万多件,分属三刚8目150多个属种。这批馆藏化石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分别埋藏于和政地区四种岩性不同的地质层中:底部红色砂砾岩中埋藏着距今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下部河湖相地层中,埋藏着距今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中部以红土为主,埋藏着距今1000万年左右的三趾马动物群;上部的黄土堆积中埋藏着200万年前的真马动物群。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铲齿象头骨个体发育系列史;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头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 这些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连续剖面是反映青藏高原隆升历史的不可多得的证据,他的潜在的

分类:默认分类 | 评论:2 | 阅读全文(231)

美丽的古动物化石之乡——甘肃和政欢迎你!

[ 2012-12-07 15:46:00 | 作者:邓仲祥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在漫长的古丝绸之路上,有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山川秀美,民风淳朴,这就是和政。从地图上看,和政县就似一只刚刚出壳的小鸡,而这只小鸡的面积正好是祖国雄鸡面积的万分之一,她紧紧地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中,灿烂的吸收着甘甜的乳汁。和政县文化积淀深厚,自然分光旖旎。近年来,随着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的建成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松鸣岩名声日渐显赫,和政县也走出深闺,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关注的目光。真正成为了大西北的绿色明珠、古动物化石之乡。
和政全县聚居着汉、回、东乡、藏、保安等9个民族,总人口20多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 7.4%,民族文化、风俗人情异彩纷呈。和政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秀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境内山川沟壑纵横,这里山青水秀,草木繁茂,鸟语花香。有松鸣岩等众多自然景观,成为甘肃一块难得的生态旅游区。和政是中国“花儿”的故乡,是河湟“花儿”的大本营,文化遗存众多,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手工艺考究、独具匠心,饮食文化丰富多彩,风味独特,境内农产品、中药材、矿产资源丰密,地方名优新特产品享誉全国。特别是古动物化石十分富集。境内发现的铲齿象、三趾马、和政羊等古动物化石雄居欧亚大陆,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考古和收藏的价值。那和政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让我们回到远古时期一起去看看。那时候,和政盆地温暖湿润,森林茂密。群居河边湖畔的铲齿象正用它的大鼻子铲食浅水湖底和沼泽地中丰美的食物;大唇犀、长颈鹿在池塘边嬉戏;森林边缘的灌木丛中游荡着头上长着触角的巨大库斑猪;三趾马、剑齿虎在山前草原上奔跑。这些大大小小的动物在这片乐土上悠然自得的享受着阳光、享受着生活,时光飞逝,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变迁,这里的自然条件已不再适应他们生存,最终他们被黄土掩埋,只留下今天的化石。上个世纪50年代,这里首次发掘出土了珍贵的古生物化石 。迄今,和政已征集到近3万多件化石标本,分3纲8目150多个属种,大致可分为四个代表性的动物群。距今约1500万年的铲齿象动物群,距今约1 000万年——700万年的三趾马动物群,距今约200万年的真马动物群,还有大量据今约2000万年的陆龟。在这些古动物化石中发现了一种和政县独有的距今约1200万年——500万年的土著羊, 专家们便以其发现地命名为“和政羊”。这些数以千计,形态各异的和政古生物化石让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占祥拍案叫绝,激动不已:这批化石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它打开了人类窥视黄河古老文化的窗口,掀起了青藏高原隆升变迁的一层神秘面纱,填补了我国古哺乳动物化石收藏的一个重要空白,引起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这么小的一个地区有这么多不同层类的如此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群,堪称欧亚之最。而收集的铲齿象化石材料为世界之最,三趾马化石数量之大,保存头骨数量之多,也超过了世界最著名的希腊三趾马动物群产地皮克米和萨拉摩斯。库斑猪化石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批标本,而且根据动物化石分布的情况,可以明显看出青藏高原隆起的更早。这批化石的发现,创造了六项世界之最,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
和政县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景色迷人。境内太子山、南阳山等9条山脉纵横交错,山势奇特,多有巧夺天工之处。海拨4368米的太子山之巅,终年白雪皑皑;被誉为陇上“绿色明珠”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松鸣岩,青峰接云、古松参天云雾缭绕,流水潺潺,每当山风劲吹,松涛震荡峡谷,犹如波涛咆哮,令人叹为观止;和政是河湟“花儿” 的发祥地,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的松鸣岩花儿会是新、甘、宁、青几省区一年当中的最负盛名的花儿盛会之一。
谁都知道泉城济南,而甘肃也有一个泉城,就是和政。和政县几乎到处有泉水,仅方圆不到十里的县城就有九十九眼清泉。九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清泉九百九十九眼。和政的泉水,有从山涧泻下的飞泉,有从地上涌出的映月泉,有从石缝中沥出的“悬壶点漏”,还有喷泉。沉睡在太子山麓的牙塘河源头━━海眼,是和政最大的喷泉,一方多流量的泉水从石缝中喷出,汹涌澎湃。更奇特的是和政的泉水还有预报天气的作用,在海拨三千多米的葱花岭上有一个清泉叫“缸缸泉”,这里一有云雾就会下雨,“缸泉雾雨”成为和政县一个奇特的景观。
青山秀水,绿树黄花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图画。走进和政,吸引人的不只是草场和鲜花,还有那大片的森林更让人留恋忘返。这里古树参天,森林密茂,白杨树、白桦树、青冈树枝繁叶茂,蓊郁苍翠,树林间,各种野花芬芳溢香,各种鸟儿婉转啼鸣,美丽的山鸡抖动着翅膀,嘎嘎的鸣叫着,飞越树林之间.
和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和政的历史是一个各民族共同开拓、

分类:默认分类 | 评论:1 | 阅读全文(204)

写给城市交警

[ 2012-12-08 15:03:00 | 作者:邓仲祥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1)
  你同喷薄欲出的朝日一道冉冉升腾,没有苦涩的沉沦,没有笑的痴心,却默默追寻时针步履节拍的跳动。
  于是,隐没夜的黎明为你掀开神圣的面纱,曙光为生存的空间挥洒下一抹金色的憧憬;
  东去西走和南来北往的车轮碾碎了一片拂晓前的宁静。
  人流捎来清越的问候;
  车流送上火红的真诚。
  来去匆匆的步履踩出一路放歌的韵味,追赶时光驿站里喧闹的天空;
  用梦的夙愿编织出斑斓希翼的明天归程,去实现梦寐以求的安全思忖。
  (2)
  你,洒脱大方矫健稳重,在蓝天与大地之间巍然高耸,长时定格于十字路口,潇洒与严肃勾勒出一幅阳刚气魄的画魂;
  脚下踩着永不变形的坚定,高楼大厦和蓝天白云组合成一个繁华主题的永恒。
  人流如织感悟辉煌的年月;
  车流穿梭撞开隧道的时空。
  整齐的举止显示威严和庄重,橄榄色衬托起豪迈的躯体英武精神,警徽闪烁在昂首顶端威风凛凛,蓬勃朝气中焕发着热血与青春。
  每一个娴熟的手势谙练的动作,就像是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时而敏捷旋转,时而指挥若定,也像是一个个交通安全的音符,化作一道亮丽的风景。
  (3)
  你远大的心机始终装有盼望已久的期待,风尘仆仆剪开一束束繁琐世界的藕丝恋情,敞开高山般博大的胸襟,喜怒哀乐的曲调在心灵深处共鸣,把冷嘲热讽摔进了偏僻街巷的旮旯处,无时无刻真诚校正车辙的轨迹怎不叫人刻骨铭心?
  你处处擦亮恒古不变的信念,梳理长时的等待和拥挤的焦心。
  顿时,转动的轮辙错落有序,载上春笑声,驶向爱意浓浓的童话天地,悠然自得的品味身边每一天的温馨。
  (4)
  你是一个被人淡忘的记忆,面对现实诱导回想的启蒙。
  炽热光束烤就坚不可摧的意志;
  寒风凛冽吹不垮如磐石般的坚韧;
  春雨只能尽情荡涤橄榄色上的尘埃;
  凝固一瞬为繁华的街头献上一颗爱心!
  (5)
  你是春的使者,把忧愁忘得干净,烦恼埋在内心,让过路人春意浓浓。
  从沸腾的白天到寂静的夜晚,你每时每刻都关注明天公路的畅通。双目凝眸成希望的焦点,搜索铲除源头的滋生,收获喜悦,捧出热诚。
  你高大的身影,在人们心中矗立起永远不败的信条,为金色的生活筑起一道交通安全的防护围屏!

分类:默认分类 | 评论:1 | 阅读全文(244)

西部山歌

[ 2012-12-08 20:08:00 | 作者:邓仲祥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从高山深谷中跌滑的音符,
  
  从壑沟溪流里荡漾的涟漪,
  
  从密林树丛处飘出的恋情,
  
  从牧坡绿草上奔跑的呐喊。
  
  总跟随着蓝天白云,离开大地的根须,飘向悠远的天宇,诉述心中的爱恋。
  
  独特的西部风情诞生了一种清越洒脱的北国音调,在大山的舞台上独领风骚放牧了上百年,斗转星移中折射出日新月异的曙光,千锤百炼里熔铸成民族特色的豪放旋律,义无反顾抉择阳刚的坚定,浩浩荡荡撞开时间隧道的门槛,向世人演绎久远回味的传说故事。
  
  西部山歌,粗犷高亢,婉转悠扬。这是西部人对生活的流露,是心底情感的表白,是对生存的大地真情的倾诉。
  
  每一个跌荡起伏的音节,穿透万山般厚实的云层撕扯住多少人的心;
  
  每一首构思巧妙的诗词,唱醉了热土的质朴却迎来了神话般的梦。
  
  如今,人们给西部山歌概念赋予了新的纯真音符,注入了勃发生机的青春活力,为整个高山情趣放歌投来了炽热的厚望。
  
  当西部人站在黄土高坡的群山间喊一声心中的淋漓痛快,顿时驱走乏味的孤独缠绕的思念,自由的心灵展翅翱翔于博大的天空,萌动着明天的朝日从东山升起,于是,希望的呼喊越过高山的山尖,遥想外面的精彩世界灿烂辉煌。
  
  怪不得春秋四季美如画卷的西部,牧羊人岁岁天天用牧鞭向空中勾勒出一条音域驰骋的弧线,向四周传播八方辐射,轻轻流淌着真诚的思念缠绕无限。
  
  一位陶醉于大自然怀抱中如痴如幻的诗人给热心的读者写出了一首饱满深情的乐章;
  
  一个四季耕耘于田间地头的老农民悠闲哼起了丰收喜悦和劳动的快慰;
  
  一对形影不离的伴侣在穿梭于花海高潮中倾吐着心中的思念。
  
  啊,西部山歌,永远流淌着大山远古的吆喝向我们呼啸奔来,那黄土高原粗犷飘飞的韵律,挟大漠风尘扬起的怒号,奏文明辉煌的激昂旋律,向蓝天白云诉说起一个饱经沧桑歌谣的风雨季节,对明天唱出一个童话般美丽金色的幢憬!

分类:默认分类 | 评论:1 | 阅读全文(221)

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

[ 2012-12-11 14:17:00 | 作者:邓仲祥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甘肃和政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位于临夏盆地南部,古称“宁河”。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正好是祖国版图的万分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东依赤壁,西障太峙,北枕安远,南限松岩”的描述。据有关专家考证,和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迄今为止,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馆藏各类古动物化石标本三万多件。并邀请中国最有权威的著名古哺乳动物学家邱占祥院士等一批文物专家,对馆藏化石标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这批馆藏化石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分别埋藏于和政地区四种岩性不同的地质层中:底部红色砂砾岩中埋藏着距今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下部河湖相地层中,埋藏着距今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中部以红土为主,埋藏着距今1000万年左右的三趾马动物群;上部的黄土堆积中埋藏着200万年前的真马动物群。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铲齿象头骨个体发育系列史;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头骨化石。其中一级品49多件,二级品250多件,三级品1003多件,同时专家确认:“和政发掘的化石,是举世罕见的铲齿象和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其数量远远大于整个欧亚大陆已知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地点的采集数量,在全世界是少有的”,具有极高的科研、珍藏和展览价值。
 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产地
铲齿象是一类现已灭绝的古代象,其颊齿仍然为低冠齿,下颌特长,前端伸长变宽,一对门齿为长板状,恰似一把大铁铲,所以有了这个名称。古生物学家认为,铲齿象适应于水边的生活,它的铲板就是用来从浅水中挖掘植物的。铲齿象的长鼻应该跟现代的大象一样,是圆筒状的,并且相当灵活,可以用铲板铲取草类,再卷送到嘴中咀嚼。铲齿象主要分布于亚洲和欧洲东部,是中新世的主要代表性动物。铲齿象的化石虽然在整个旧大陆到处都有所发现,但最典型、最好的材料主要是在我国发现的,我国是铲齿象动物群化石最丰富的国家,就出土的数量而言,和政地区的铲齿象化石位居全国之首。和政地区所发现的比较完整的铲齿象的头骨和下颌约60件,这个数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铲齿象动物群化石的出土地。和政博物馆也因此拥有一套十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铲齿象个体发育系列头骨标本,铲齿象头骨标本从三四个月到40多岁以序排列,让人们能够看到十个年龄段铲齿象头骨化石的大小特征。与铲齿象共生的动物还有半熊、安琪马、西班牙犀、库班猪、土耳其羚、古麟等20几种动物,它们都是生活于湿润炎热气候条件下的动物,被称作铲齿象动物群。在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也能见到这些动物的化石标本。在距今1000多万年前后的中新世时代,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十分特殊的象类。它的下颌极度拉长,其前端并排长着一对扁平的下门齿,形状恰似一个大铲子,故得名铲齿象。铲齿象生活在河湖边,用铲齿切断并铲起浅水中的植物,再靠长鼻子帮助把食物推入嘴中。铲齿象的铲板被解释是用来从浅水中挖植物的,因此铲齿象适应于水边的生活。铲齿象的长鼻应该跟现代的大象一样,是圆筒状的,并且相当灵活,可以帮助铲齿象用铲板铲取草类后再卷送到嘴中咀嚼。以铲齿象为代表的长鼻类在中中新世动物群中占据显著位置,肉食类也成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蹄类在多样性上超过奇蹄类,成为动物群中最大的类群。和政铲齿象动物群化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欧亚大陆上也是最丰富的,其数量也超过了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藏,这批化石形成于青藏高原隆升关键的晚新生代,是生物进化的实证,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具有极高的科研、珍藏、展览价值。
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产地
三趾马动物群研究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诞生的标志,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和政古动物化石数量之大,世界罕见。其中三趾马化石储量及已采集的头骨化石标本数量为欧亚大陆之首,这一数量不但超过了中国山西保德和陕西府谷地区的发现,而且超过了世界上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的最经典发现地———希腊的皮克米和萨摩斯。之所以称为三趾马,是因为蹄子上有三个脚趾。和政三趾马的四肢和牙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变化相当大。它的两个侧趾在正常行走和奔跑时脱离地面,没有支撑作用,适应于在不是特别干硬的草原上生活,而现代的马只有两趾。这也说明马的肢骨由最早的前肢四趾、后肢三趾逐渐地向现代马类单蹄的方向发展。除了马蹄,三趾马的牙齿也很有特点,颊齿由低的丘形齿向高的嵴形齿进化,前臼齿臼齿化。在1200万年前,三趾马以啃食树叶为生,它的牙齿颗粒比原本以食草为生的现代马坚硬,而且长年累月的磨损在其牙齿表面留下了斑驳的花纹,凭这些特殊的“年轮”,专家们就能断定它的年龄

分类:默认分类 | 评论:1 | 阅读全文(226)

首页 上一页 123 下一页末页

您可以按 列表 | 普通 浏览

导航

归档

我的简历

  • 昵称:邓仲祥
  • 注册日期:2012年11月26日
  • 城市:甘肃临夏

公告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最新回复

  • 暂时没有回复

统计

  • 访问人数:10705 人
  • 创建时间:2012年11月26日
  • 发表文章:23 篇
  • 上传相片:0 张
  • 回复总数:0 篇
  • 阅读总数:5188 次